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秋未到,太原街头许多食品商场已闻月饼香。近年来,由国家文化部审定,国务院批准,双合成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成为国饼级的国宝。  相似文献   
2.
斯多亚派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技艺观念的重要改造在于在实践领域中时常将技艺与知识、德性相等同,从而增强了技艺概念的知识性、伦理性,并较好地解决了技艺之可得与善用的统一问题。对于斯多亚派来说,技艺之为技艺,始于生活所需,源于生活经验,成于生活中训练,服务于生活总体。人作为一种技艺动物,可以在以生活为质料的持续训练中习得作为技艺技艺的德性,并同时将其他技艺提升为一种"类似德性"的技艺,从而实现其技艺人生。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敬重。老锁匠的年纪渐渐大了,为了不让自己的技艺失传,他决定为自己物色一个接班人。最后老锁匠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其中一个人。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东西。但  相似文献   
4.
湖州羽毛扇一向以选料严格、毛片平薄、制工精细、式样精美而闻名,属于纯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品.当代湖州羽毛扇制作,基本继承和保存了古时的传统工艺和技法.湖州羽毛扇制作技艺作为一项传统手工艺,具有传承和保护的价值和意义.这里就湖州羽毛扇源流,湖州羽毛扇的种类、主要工序及工艺特点,湖州羽毛扇制作工艺的价值以及湖州羽毛扇产业现状...  相似文献   
5.
关中木轮大车于2016年入选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鉴于前人对木轮大车系驾构件制作技艺的忽视,文章依据连接位置将系驾构件分为系马构件、驾马构件两类,并详细记录了系驾构件的结构和制作工艺流程,以及系驾构件与车辆的连接过程和马与车的装套卸载过程。对比其他地区的系驾法,构件在材料、形状和结构上虽有差异,但在与车的连接顺序和与马的装套脱车方式上基本相同。从古代系驾法的发展情况来看,关中地区木轮大车系驾构件制作技艺蕴含重要的民俗文化内涵,对研究中国古代系驾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实地考察广西灵川南坳瑶族竹纸制作工艺技术及相关情况,对其历史传承、制作工艺技术特点、销售情况及经济效益、传承与保护等问题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南坳瑶族竹纸工艺较考究,还有一定的产量,但经济效益一般.未来可以从技术、产品、产业三个方面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漆画的局限性与表现力、工艺美与艺术美、质材美与技艺美的表现。以及兼顾现代漆画与传统漆艺的相通、契合、创新,融古贯今,推陈出新,创造出具强大张力及引力,富时代气息与民族特色的现代漆画艺术。  相似文献   
8.
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发展,应当更好地借鉴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咬字训练方法、语言处理方法、表演方法,以进一步提高美声唱法的咬字技巧、突出其民族风格、增强其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陈国风,男,汉族,1960年8月生,安徽省和县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茶学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陈国风是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茶专业的高级工程师,从小就对茶叶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读大学时选择了茶学专业,虽然学的是机械制茶,但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制茶工艺却非常热爱和痴迷,并用心钻研学习。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公司,跟随20世纪50年代下关沱茶制作技艺传承  相似文献   
10.
汪萌 《科学之友》2013,(7):18-20
六味斋,对于太原人而言,可谓妇孺皆知。作为六味斋的忠实顾客,小编我对六味斋很熟悉,也感到很亲切,但当准备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呈现在杂志上时,又有点陌生——因为作为一名顾客、一名消费者,我不了解其制作过程,也不知道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酱肉制作技艺之妙处。带着种种好奇和诸多疑问,我和同事多次走进了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下简称六味斋),并采访了六味斋酱肉系列产品的代表性传承人(第四代传人)、六味斋的总工艺师宋银如先生。通过这些,我们了解了六味斋的悠久历史、成长历程和独到技艺。下面,就请大家和小编一起享受六味斋给我们呈现的这场盛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