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涉日情绪为例简析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社会意识形态日趋淡化,民族主义色彩渐趋浓重,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时,网络民族主义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网络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当今国际关系领域一个频频被提及的术语,这也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关注。什么是网络民族主义?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现状如何?我们应作何评价?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8年前。贝·布托的父亲阿里·布托被政敌送上了绞刑架,使布托这个巴基斯坦最显赫的家族开始以悲情形象示人。如今,贝·布托的遇刺身亡,使这种悲情氛围更加浓烈。  相似文献   
3.
钱谦益作为一位十七世纪重要的文化人物,他通籍五十馀年,奔波南北,九次往返于家乡与北京之间。后六次南归,其间作诗颇多,具备三重考察意义:从以诗证史角度看,诗人的经历复杂奇特,个人命运多舛,某些事情隐秘不解,赖其南归诗作,略可透析诗人的坎坷经历与艰难行旅;从诗言志的角度看,南归诗作所渲泄的情感折射出那个时代同类文人的共同境遇,在当时即已获得广泛的读者群,也为后代提供了许多真实的历史场景;从创作风格角度看,尽管六次南归的原因不尽一致,但各次南归诗篇的主基调是一致的,不仅表现出诗人孱弱的人格与忧伤的心态,还可表现出这位“东林浪子”创作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当代地方科技》2008,(1):66-68
No.1廖宗明 都说买卖不成情义在,没想到北京真善美公司董事长廖宗明当年从完美公司出走会埋下了那么深的仇恨,更想不到北京真善美公司是为对抗完美(中国)公司而存在。不能释怀的廖宗明指使人炮制出“死亡名单”,曾经一度让完美(中国)疲于招架,困顿不堪,却不料机关算尽太聪明。一直低调应对的完美,面对步步陷阱,  相似文献   
5.
他们曾是中国直销业界中显赫一时的人物,在回首中国直销发展20年时,他们的名字注定需要提及,在他们身上,更体现出行业的悲壮。20年后我们回望中国直销的风雨历程,或许重新定义他们的价值已无需要。更或许他们的经历早已风散云淡,对于他们的经历,或许还会有一丝惋惜,但更希望的是能通过他们来铭记当年那一段段精彩往昔。  相似文献   
6.
晚清四大家遭亘古未有之变,怵于危亡,观照君国与自我,在政治与生命的挣扎中,真实深刻地传达了易代之际传统文人的特殊心态与情感。他们秉承温柔敦厚的传统,以比兴写哀怨,托物兴寄,组织缠绵悱恻的情感形态,朦胧迷离的意境,从而呈现出阴柔关与悲情关。  相似文献   
7.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第八和第九交响曲被称为“战争三部曲”,产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悲观主义思潮的语境下,作品中一脉相承的悲剧性使其美学特征与特定主流意识形态下的审美趣味发生了严重错位,使作品超越了狭隘的审美时空而获得了更为恒久的价值。而悲情与人性相互交织的特性成为了解读“战争三部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莎菲以个人的至真至情坚韧地对抗着传统的爱情、友情、亲情,亦即社会的理,其人生之路充满了悲情,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也便具有了浓重的悲情意识。  相似文献   
9.
赵鼎词充满悲情特质,充满对生命短促、离家别友、家国破碎、贬黜漂泊等遭遇的哀伤。这一悲情特质有个人身世经历和特定时代的原因,也有词"以悲为美"风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征 《科技信息》2009,(31):345-345
本文针对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做了细致分析,目的在于从情感和意象两个方面对作品进行理解。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作者得出了回族女作家内心深处对于本民族历史的珍爱之情和对长篇小说的驾驭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