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2.
3.
不同文化圈有其各自的文化准则,文化圈之间就必然存在着文化差异。置身于新的、陌生文化环境时,因文化差异,人的情绪、心理和行为便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异常。本文通过概述文化休克,以便对外汉语留学生管理工作者全面了解文化休克,从而能更好地调节对外汉语留学生的文化休克。  相似文献   
4.
关于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各功能区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咏  李雪梅  饶子和 《自然科学进展》2003,13(10):1099-1103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是一种存在于结核杆菌中的重要抗原,具有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典型的3个功能区:N端疏水区,α-crystallin域和C端较短的非保守区.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各功能区的作用,我们定义了Hsp16.3的3个功能区并在大肠杆菌中分别克隆、表达和纯化了N端区或C端区缺失的两个Hsp16.3残体蛋白.远紫外和近紫外圆二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残体蛋白表现出与野生型蛋白相似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在九聚体野生型蛋白进行亚基重组装时,C端缺失的Hsp16.3残体蛋白能与野生型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异源寡聚体.在对野生型蛋白进行胰酶消化时,Hsp16.3的α-crystallin域对胰酶的消化具有抵抗能力.所有这些结果显示:在Hsp16.3的3个功能区中,α-crystallin域是一个相对独立和稳定的结构单元,它对该蛋白各级结构的维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分子伴侣为一类与其他蛋白不稳定构象结合并使之稳定的蛋白质,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体内。本文对分子伴侣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华假磷虾线粒体DNA CO I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苯酚-氯仿提取、异丙醇沉淀提取中华假磷虾基因组DNA;以相应引物经PCR扩增得到线粒体DNA CO I片段PCR产物采用化学法与载体(pGEM-T Easy Vector)重组基因、热休克法转化重组质粒至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氨苄LB培养基扩大培养;测序.结果表明,中华假磷虾线粒体CO I碱基709bp。其碱基组成A、T、G、C含量分别为28.59%、35.35%、17.61%和18.45%(国际基因库索引号AY754819);与同科内其它3属10种磷虾的mt CO I基因片段核苷酸组成相似.  相似文献   
7.
The effects of hypoosmotic shock on state transition in darkness in Dunaliella salina were studi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NaCI in culture medium was dropped from 1.5 to 0.5 mol/L abruptly,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of D.salina declined, but the respiratory rate and intracellular ATP content increased in the dark. The FpsⅡ/FpsⅠ ratio at 77 K of D. salina cells exposed to hypoosmotic shock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cells, indicating that more excitation energy was distributed to PS Ⅱ in stressed D.salina cells upon illumination. A decrease in LHC Ⅱ phosphorylation level was also observed when D.salina was exposed to hypoosmotic shock. Thus a state Ⅰ transition of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occurs when D.salina suffers hypoosmotic shock in darkness,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related to an enhancement of respiration and an increase in ATP content in stressed D.salina cells.  相似文献   
8.
9.
热休克基因mRNA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艳林  沈珝琲 《科学通报》1999,44(18):1928-1933
广泛存在于生物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不仅在机体的应激保扩、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准确检测细胞中HSP基因表达水平的RT-PCR方法对基础及临床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用DNA重组技术及体外转录体系制备了一种能用作测定hsp70,hsp90α及hsp90βmRNA的复合内参照RNA;然后,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选择,建  相似文献   
10.
生物波开放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康  丛延广 《自然杂志》1999,21(1):41-43,T001
本文以奇异变形杆菌的波动生长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波动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细菌的数量、形态变化、冷休克率以及美蓝还原反应.结果显示细菌的活跃增殖始终发生在菌落的最外环上,说明节律性生长的同心环是细菌生命振荡的载体,细菌细胞活跃的生命活动始终发生在菌落的最外环上,正是生物波开放性特点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