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8篇
综合类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当代知识论中,探讨经验知识,给予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刘易斯是第一位论述当代知识论意义上给予论的学者。"直观无概念则盲"是刘易斯给予论的逻辑起点,也为其实用主义的实在论服务。从"直观无概念则盲"导出给予是消极被动的,而概念是主动、自发的;给予仅给我们使用概念时提供对象,给予与概念的互动建构了知识的对象。因此,给予具有认知地位且发挥基础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在人类出现以前以天然自然的状态存在着,遵循自己固有的演化规律。人类创造的人工自然中所蕴含的人工信息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其中间接效应尤其具有不可预测、难以控制、不可逆、强度大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信息及其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的效应都飞速增加。人类社会对人工信息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的承受力是不对称的,大量增加的负面效应(例如非典病毒)如果超过临界值,可以将人类社会摧毁。因此它预示眷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3.
达米特是当代著名哲学家,他从数学哲学出发,论证了意义理论是形而上学的基础,提出了从意义理论出发解决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论争的新视角,阐述了语义上溯、比较研究、自下而上等具体地解决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论争的方法.达米特的新视角对于当代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然主义实在论:纲要和研究纲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然主义实在论:纲要和研究纲领[澳大利亚]C.A.胡克一、导言哲学,按照我的设想,是要对人生的本性以及如何度过人的一生提供一个一般的理解。我们人类通过创造有关的理论来理解人生的某个侧面或某个域(domain),并用经验来检验这些理论,对所有这些进行反...  相似文献   
5.
现代形而上学经历了两种异化:其一是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形而上学的逻辑化;其二是指当代资本主义确立之后,形而上学向物欲低头.为了克服这种形而上学的异化,后现代哲学用“终极关怀”来取代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6.
7.
8.
关于科学实在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科学实在论的若干问题郑玉玲科学实在论长期受到质疑,至少始于康德,一直有增无减。到当代,出现了实在论者的抗衡,出现了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其中包括实在论工具论之争。由于争论者们在命题和论据使用上的差异,争论实际缺少焦点,成了一场广泛持续的大混战。为...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3到虚拟世界的涌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类已经开始创建一个崭新的世界——虚拟世界。如何确定这个世界的本体论地位以及它与物理世界的关系已成为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之一。本文从认定虚拟世界是对波普尔意义上的世界3的超越着手,提出了一种新的实在论——计算实在论。我们主张,实在的本质是计算,而虚拟实在和物理实在则是计算本质的两种实现方式,因此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在本体论上具有计算对等性。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进一步论证了虚拟世界的自主性和复杂性,并从它的可理解性反过来为物理世界的可知性作出了新辩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古代辩证法史被写成了朴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两军对战史。本文对这一体系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形而上学产生于近代,它与辩证法的关系不是对子对战结构,而是替代、复归的正反合结构。中国古代不具备产生形而上学的条件,也不具备形而上学的思维特征,那种认为孔子、孟子、董仲舒是古代形而上学代表人物的传统看法,是不能成立的。结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没有形而上学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