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4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酉     
文字学界一般认为酉是酒字的初文,在析形上,解说也比较含混。本文认为,酉字的构形是上古制陶器的纹饰遗痕,百字初为上古陶罐的状写,酉有酒义出现很晚,从古文字中由酉构成的字中可以得到例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汉字结构美感的分析,概括和分析出汉字特定的形态美学。并找到其与现代平面图形设计的内在规律相契合的地方,探索和研究这种字形美的特质对现代平面图形设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用全软件的方法在有软字符定义功能的字符终端上显示汉字的方法,这些方法已在 VAX/11—780计算机的 VT220终端上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杨闰荣 《科技资讯》2014,12(23):212-212
不同语言系统都存在发展性阅读障碍,对母语有阅读困难的读者对第二语言的阅读是否也存在同样的困难是研究者们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从大连市某小学中选取32名阅读障碍学生作为实验组,另选32名非阅读障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真假词(字)判断任务,考察字形信息在阅读障碍与正常水平的非熟练的汉-英双语者两种语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字国,学术界将其拆分为“ 、九、殳”三部分而释为“ ”,认为它是殷商之傩。这种解释不能解决同一甲骨文献中,既有以武力驱逐,又有用牺牲献祭以祈神、媚神这一温和的方式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将此甲骨文拆为两部分即“ 、 ”或“一、役”,字形释如“”,这个矛盾可迎刃而解。甲骨文中有“伇”字,其字形与国字下方的字形相同,其义有三种,笔者倾向于“疾患”的释义,则喻之义可释为“室中人患病”。那么,国就不必释读为寓而释为殷商之傩。至于其与“寝”字连用,可释为于寝庙中祭祖,以借先祖之力消除疾患,而不必用周代傩之索室驱疫来附会之。  相似文献   
6.
考古学家借助“谷歌地球”发现了一个千年前的巨型捕鱼场。该捕鱼场座落于德韦达郡海域,长约250m,呈现出V字形,是科学家们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人工捕鱼场。  相似文献   
7.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十字形柱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十字形柱在不同加栽角下的承载力与延性,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良好,分析表明:在加载角为0°和45°时,承载力和延性都相差不大;加载角为45°时,承载力稍大;加载角为O°时,延性稍好.  相似文献   
8.
<正> 二形声化的改革趋向汉字发展应分为三个阶段:象形、指事和会意为初级阶段;假借为中级阶段;形声、转注为高级阶段。象形、指事和会意是初级阶段;它通过"依类象形"的原则创造了象形文字,即"字形表义"字。假借为中级阶段;它是从象形、指事和会意的初级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通过"同意代替"的原则使"字形表义"字变成了"字音表义"字。黄侃《论学杂著》:"文字根于语言,语言发乎声音。"这种借音表义实即语源义,其它语族的拼音文字正是从这借音表义的直音化的假借阶段走上拼音文字路线的;汉字却没有这样,它通过形声和转注开始向"字形表义"回归。形声、转注为高级阶段;它是从假借的中级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通过"形声相益"的原则使"字音表义"字变成了"标音衍形"字。其中,转注是给"转声托事"的假借字  相似文献   
9.
对蒙古文数据的查找方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种新的蒙古文数据的查找方法--最小字素查询方法.该方法中首次提出了蒙古文按字形查找的思想,解决了蒙古文多字同形特点所带来的查找方面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古籍中表“率领”义的“以”字以往均释为介词。本文从甲骨文“以”字字形所示本义及用法、词义引申、语法分布、与矾词异文、训诂学家以动词相释以及“以”字同动词同义连文诸方面 ,论证了其动词性炙 ,否定了以往的介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