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对天命鬼神存而不论、敬而远之的态度决定了儒学的非宗教性,而他重视现实、关注人生、突出祭祀、慎重追远等特点使儒学具有了浓郁的人文意识,也使儒学为中国人的生活及思维方式确立了基调。了解孔子天命观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把握儒学的特点及其与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其生命大书《无名书》中,无名氏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融合西方和印度文化的精华,构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化;以这样的文化建构,来阐释人类的“天命”,解决生命的终极追问。这种对超历史的生命永恒价值的追寻,使得无名氏作品的浪漫精神和20年代的崇尚激情的浪漫精神产生了质的区别,我称之为“神圣浪漫主义”。这样的神圣浪漫主义精神特质使得《无名书》超出了一般文学作品的价值,具有了广博而深远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民间传说中,有位英雄叫桃太郎。他从桃子里蹦出来,见风就长,力大无穷。而另一位太郎,也肩负着沉重的使命,他就是日本新任首相麻生太郎。2008年9月20日,是麻生太郎68岁生日。在安倍、福田两位前首相接连辞职后,他接过了振兴自民HOTO  相似文献   
4.
神权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天命"和"天罚"。所谓"天命"是指统治者手中的权力来自上天,"天罚"是假借"天"的名义,对不服从其统治的人或者部族实行处罚,目的是增加自己的威势。我国的神权法思想产生于夏朝,极盛于商朝,动摇于西周,衰落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代以后逐渐被正统法律思想所吸收,成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对司马迁是否肯定天命、或者强调人为的问题,加以重新审视;根据《史记》中关于“天道与人的关系”、“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文字材料,探讨司马迁的天人观。认为,在他的思想中,天命与人为不是对立的,而是自然和谐的整体;而贯穿在一切之中,又是一切自身的“天道”,就是先秦哲学“万物既出于一”的“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日益关注心理因素对生殖功能的影响,主要对胚胎停育的发生和心理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尽人事,听天命"在胚胎停育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诗经·周颂>是统治者创作的诗歌,它直接、真实的反映了西周统治者的天命观.周人虔诚地相信天命,以天命为自己享有天下的解释.虽然他们在雅诗和<尚书>中表达了一些诸如"天命靡常"、"天不可信"之类的思想,但在本质上,周人是并不怀疑天命的,只是认为它是可变的而已.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是统治中国社会几千年的主导思想,而天命观是儒家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孔子和孟子都对天命作过自己的论述,这成为后世儒者普遍的立身原则。但这一原则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个性化的解释。韩愈对“天”采取的是为我所用的态度,表现了他的不平与抗争。欧阳修对于天命的理解则表现为对个人人格持守的高度关注,传示出的是平和而严谨的人生态度。王安石的天命理论则表现出努力奋进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9.
关于《史记》天命观理论体系的观点纷繁复杂。从原著的纯文本出发,讨论《史记》里反映的天命观的三个主要问题:天命掌控的领域,天命传达的方式和人与天互动,以期理顺司马迁天命观思想体系的主要轮廓。  相似文献   
10.
在元杂剧创作中,关汉卿是一位多产的剧作家。他的杂剧直指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但在他现存的十八种剧作中也存在大量的天命意识,究其表现形式分为三种类型:信天、天兆、果报。天命意识在关汉卿戏剧中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使关汉卿创作理想得以实现;推动剧情发展,消解悲剧意识;迎合观众口味,增强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