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12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觏认为气是太极,为万物之本原;气具有阴阳之二性,二性的交合、变化、运动产生万物。他的气本原说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但是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却不彻底。  相似文献   
2.
实践美学的价值论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实践价值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构成了实践美学的价值论维度。从实践价值论研究美学,不仅是世界哲学和美学的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而且使实践美学研究可以克服自然本体论美学和认识论美学的客体主义、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理性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偏颇,还可以在实践基点上统一利、真、善、美,使实践美学成为培养和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心理实质观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反思,认为现行教材书中对心理实质观定义、心身关系、心物关系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提出反映论的观点是否真正揭示心理本质观的思考,并且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这些问题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出应把心理放在“主体--活动--客体”的三项图式中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庄子的本体论、时空观、运动观、认识论,论述了庄子哲学思想中存在的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原著的用语中,从未出现过“唯物主义哲学”(德文diematerialistischePhilosophie)一词。本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哲学”、“世界观”等重要术语的理解和用法做详尽的考察,考证他们为什么没有用过这一术语以及是谁最早用这个术语,同时引发出应怎样正确理解有关“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以澄清哲学界长期以来一个严重误解。  相似文献   
6.
由黄枬森教授主持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成果,由四部书组成,本会原副理事长孙小礼教授和副理事长曾国屏教授是该书编委会委员。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由黄枬森主编,孙小礼教授任副主编之一;构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一个整体——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五个部门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人  相似文献   
7.
"数字建构"消除了数字化技术与建筑文化、文脉的隔阂。以新唯物主义理念为基础,在该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建筑师从对算术逻辑的热衷转变为对建筑内部物质世界的关注,建筑设计过程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和辅助,达到了关注物质性能的更高层次。数字构造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建筑行业的革新,更是对建筑学的专业知识体系的重构与专业实践设计过程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通过梳理"新唯物主义"思想和"数字建构"设计之间的关系,试分析了我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设计变革,提出了新型的数字建构实践方法和实施手段,进一步分析数字建构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将设计理念和方法研究运用到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要求和应用中去,推进建筑学科专业领域的创新拓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欧洲哲学基本问题的论战是分三个战场进行的.有它自己的轨迹.就国家而论,是从英国转到法国再到德国.资产阶级从运用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再到检起唯心主义旗帜.论战的轨迹是波浪式的,有三个不同性质的阶段.并从地区性发展成国家性,最后形成国际性  相似文献   
9.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批判地吸收了以往中国传统哲学中一切合理的思想成果,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中国特点,成为中国哲学史上一次空前的大革命,使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获得现代科学化的形态,从而使中国哲学发生质的升华和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