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根的哲学观体现在其博物志的著作中。考证培根自1605年《学术进展》至1623年《增进科学论》的文本,研究培根对博物志的划分,论证博物志与自然哲学的联系。培根倡导的"实操"与"思辨"并非当今所认为的"经验主义"与"思辨哲学"。  相似文献   
2.
葛利普是20世纪具有重要影响的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他自1920年来华后,不仅对中国的古生物学和地质学教育与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生物学的发展也十分关心。在他的号召下,1925年成立了北京博物学会,吸引了当时在北京及部分外地所有重要的相关学者。该学会定期举办学术演讲、年会、野外考察,颁发"金绍基奖章",并出版很有影响的《北平博物杂志》,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生物学的发展。在民国时期北京的科学界,形成了一个以葛利普为中心的科学团体,其中既有他的中国同事和众多学生,同时亦凝聚了当时北京内外的外国学者。通过对北京博物学会和《北平博物杂志》的分析,可窥见当时北京科学界的国际化程度和学术水准。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众多教育模式主要归属于两种范式:古典博物范式和数理范式。在古代,博物学占据主导地位,绝大多数教育都是古典博物范式教育;近代以来,数理范式教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教育模式,如通识教育、素质教育、STEM/STEAM教育,都属于数理范式教育。在原有范式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蕴涵着一种新范式——“博物教育”——出现的可能。在现代博物传统和数理传统相兼容互动的背景下,基于博物论和认知科学的发展,新博物教育被提出来,它是一种具有建设性价值的整全性的新教育范式,有其自身的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4.
博物要览》一书自清代中叶以来一直被陶瓷、文玩、矿产、冶金等领域的学者不断征引,但这部被众多学者引用的《博物要览》并非作者谷泰的原本,而是一部经过了重新整理的改编本。这部改编本共12卷,原题《骨董志》,收录于清代李调元所编丛书《函海》中。嘉庆间重刻时挖改书名与作者,易名为《博物要览》。谷泰原作共16卷,仅存抄本,素材多来自《墨池编》、《遵生八笺》、《本草纲目》等书,此外也记载了一些独有的技术与方法,体现着它的价值所在。两种版本的《博物要览》在文字内容上存在一定差异,各具特色,编修水平难分轩轾。二者在后世的流传一显一晦,与其文本的物质形态以及刊刻刷印的频次与数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博物学知识是古代科学的主要知识形态,近代科学概念的产生促使数理范式取代了博物范式。人类步入21世纪以来,在思考教育的深刻变革时,“新的博物范式”,即“博物教育”再次引发学者关注。在明确现今博物教育的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系统阐述当代中国以博物论为指导的博物教育体系遵循的基本原则,博物教育的内容选择与建构,以及具体实施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伍容萱 《科技资讯》2010,(28):251-251
南通博物苑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独立创办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本文通过南通博物苑的创办背景和主要特征,透视博物馆这一植根于西方的文化形式是如何在中国实现其本土化进程的,进而探讨近代中华文明面对西方化的反馈态度。  相似文献   
7.
《自然与人》2009,(6):F0002-F0002
自1979年10月以来,《自然与科技》杂志已经走过了三十载风风雨雨,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的相互期待。也在激动和快乐中持续了三十年。从幼年的《博物》到青年的《自然与人》,再到而立之年的《自然与科技》,一路上有过耕作的艰辛,也有过丰收的喜悦。幸运的是,杂志始终都得到了广大读者、作者朋友的忠诚陪伴和热心扶持!  相似文献   
8.
9.
博物研究是《诗经》训诂研究的一个分支 ,《陆疏》是《诗经》博物研究的开端。它第一次专门对《诗经》中出现的动植物进行了周密考证 ,弥补了《毛传》在名物注疏中的不足 ,大大丰富了接受者的博物知识 ,并启发后人沿着这一方向对《诗经》进行更为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由英国传教医生合信著、刊行于1855年的《博物新编》在西学东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第一集中的《热论》一节,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蒸汽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细致分析了该书所述的蒸汽机知识,并做出必要评价.另就钱志强先生关于徐寿等人研制第一台船用蒸汽机蓝本的看法做出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