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11):1928-1933
服务型领导(Servant Leadership)也称仆从型领导,是近年来全新的一种领导理论.服务型领导是对领导的一种理解和实践方式,其重点在于服务,强调领导对他人的服务,强调对下属的关怀重于领导者的利益.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和综述的方法,归纳了服务型领导的研究内容.对服务型领导的起源、概念、特征、理论模型等内容进行阐述,并对服务型领导理论与其他领导理论进行了比较.其次,探讨对服务型领导的测量和评估,以及在组织中的应用等问题.最后,对服务型领导的理论研究做了评价和展望,提出服务型领导研究中的不足和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14,(11):26-27
<正>华盛顿大学的琼·斯特拉斯曼(Joan E.Strassmann,见图)的研究方向是微型生物社会性行为的进化,具体研究对象是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一种通常称为细胞状黏菌的阿米巴变形虫。与其平淡无奇的名称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利他主义两难表现为个体间在生存和繁衍机能上的竞争与自然界中的个体利他特性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较之个体选择理论(如,亲属选择理论和互惠利他主义),群体选择理论更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群体选择理论消解了亲属选择理论和互惠利他主义中可能存在的假利他行为,即,亲属选择理论和互惠利他主义所界定的利他行为最终都可能促进(或至少补偿)利他行为者本人的生物适应性,从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利他主义;而群体选择理论却使得利他行为者促进群体的生物适应性成为可能。针对群体选择理论解释生物利他主义的一个最大挑战就是群体内的颠覆问题,但是群体选择理论者通过发展出多层次选择理论而成功回应了这一问题。不过,群体选择理论的解释仍有一些无法令人信服之处,因此,我们或许需要一种比群体选择理论更为精致和全面的生物学理论来解释利他主义两难。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社会生物学家开始试图从进化的角度来说明人类利他行为,但却不愿意复活达尔文自然选择的残酷涵义.因此在其基础上先后建立了群选择和亲选择理论,在群体和亲族的范围内解释了利他主义行为.艾利奥特·索伯和大卫·斯洛恩·威尔逊在他们<向着他人:非自私行为的进化论和心理学>一书中,从生物学和心理学上给我们一种新的视角,即将群选择理论精致化,细分为群内选择和群间选择.根据这一进化模型,尽管在群内选择中利己主义占有优势,但在群间选择中利他主义占有优势.从全球范围看,利他主义将得到进化.  相似文献   
5.
动物的这种"高尚"境界究竟来自哪里?是本能,还是进化?真让我,我们之中某些忘恩负义的家伙们脸红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按照这种学说,动物之间应该是一种自私、冷漠的竞争关系——常常为了争夺有限的自然资源(如食物、栖息地)而  相似文献   
6.
李静 《世界科学》2012,(6):58-59
爱德华·O·威尔逊(E.O.Wilson)是哈佛大学的名誉教授。他出版了25本开创性的著作,其中包括:《社会生物学》(1975)、《论契合》(1998)、获得普利策获奖的《论人性》(1978)、《蚂蚁》(1990)以及小说《蚁丘》(2010)。他的最新作品是《社会如何征服地球》。最近,《新科学家》杂志专访了威尔逊,作为极具开创性的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在接受采访时称,群体选择扮演了人类进化的主要推动力,并对我们为何需要一次新的知识革命做出了解释。以下是采访内容。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利他主义的谜底探究日益从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研究层面转向实践应用前沿.尤其是,利他主义蕴涵的"利他才能更好地利已"的新理念,对于今天人们走出道德与利益的伦理困境,化解社会冲突与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互惠利他主义的博弈论模型及其形而上学预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典自然选择学说和亲缘选择难以解释有机体的利他行为。互惠提出,一个有机体付出代价帮助另一个有机体,可以在下一次受另一个有机体帮助时获益更大。以此为基础,人们建立起标准迭演囚徒困境博弈模,修正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以及厨师困境博弈模型,对不同情况下的利他现象作出了解释。互惠利他主义博弈论模型的形而上学预设,是有机体的行为理性。行为理性不同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后二者中理性的主体都是有意识的人或都人的集团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博弈论模型分析,认为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都有其自身缺陷,既不符合文化进化选择机制,也不符合博弈论优超策略,互利主义应该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建立在知识理性和人文理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才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成长性。  相似文献   
10.
亲缘、互惠与驯顺:利他理论的三次突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动物行为学在适合度范围内研究利他现象,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重大突破。亲缘选择理论从概率的角度,通过分析亲缘关系指数,解释亍近亲利他现象。合作进化理论借用博弈论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了互惠利他现象。驯顺性理论在受限理性的基础上。比较社会强加给个体的利他主义要求与通过驯顺性获得的有利知识和技能,解释了纯粹利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