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从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现代科学技术长足进步,锐不可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动人类现代文明社会突飞猛进,令人类猝不及防,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在榨取自然养份增加现实财富的同时又催生出令人类精神、情感迷惘的朵朵“恶之花”。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展览”的科技成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之后人类科技成果“大陈列”的精彩序幕。于是,人类“作茧自缚”,绑在科技这架战车上全方位逐鹿。这并非现代科技对原始混沌和中世纪神昧的矫枉过正,而是它本身固有的二重性,为人类发挥得淋…  相似文献   
2.
<正>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高产作家,曾写出了104部科幻小说,其代表作《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一直深受读者的青睐。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凡尔纳能写出那么多不同凡响的著作,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对此,凡尔纳的妻子总是这样回答:"所谓的‘奥秘’,就是他从不放弃时间。"其实,年少时的凡尔纳,并不懂得珍惜时间。那时,他喜欢滔滔不绝地和人聊天,讲到尽兴之处,常常会忘记时间。久而久之,人们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地球像玻璃一样透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内部的一切,这将是怎样一幅景象?在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地心历险记》中,三位主人公按照古人所写的一封密码信的指引,在冰岛找到一个火山口,并沿着火山熔岩的通道深入地下,成功到达了地心。在那里,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海洋,还发现了海岸边生长着的体型巨大的植物,甚至看见了古人类的遗骸。历经千辛万苦之后,他们又遭遇到地  相似文献   
4.
人类成功登上月球的历史性一刻发生在1969年7月20日,然而,更早的登月理想却在几千年前就已经产生并流传。从中国的嫦娥奔月,到希腊的卢奇安登月故事,几乎一直延续着这种登月情愫,几无中断。在20世纪30~40年代现代航天大幕拉开之前,登月的梦想鼓舞着航天大国向天体月球进发,并在月球之巅一决雌雄。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写道:"大海包罗万象,它占据全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其气息纯净而又卫生。在这无比浩瀚的大海中,人们并不孤独,因为他们能感到周围处处有生命的躁动。"凡尔纳在1870年出版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一幅插图,画的就是尼摩艇长在鹦鹉螺号  相似文献   
6.
吕吉尔 《世界科学》2014,(6):36-38,41
<正>早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就设想过大洋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能源。然而,直到21世纪的今天,工程师们才有底气说蕴藏在海洋里的热量可为世人提供电力。以下介绍的是"海底两万里格"是如何变成现实世界的"海底两万兆瓦"。如果说,有哪种能源配得上"蒸汽朋克"称谓的话,那就非海水温差发电(OTEC)莫属了。这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幻小说吗?没错。早在1870年,儒勒·  相似文献   
7.
许鱼 《少儿科技》2009,(4):10-11
自从1864年儒勒·凡尔纳出版著名小说《地心游记》后,人们便想象着有朝一日能进入地下,直达地心。这一设想,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不过,美国科学家大卫·史蒂文森却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提议在地壳上打开一个较大的裂缝,然后向下投入一个探测器,同时灌注数干吨铁水,通过铁水在岩石之间打开一条通道,帮助探测器沉入地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