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从唐代士妓之恋传奇与关汉卿的士妓之恋杂剧的比较入手,分析了元代儒生的社会地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软弱自卑的形象性格特征,从而窥视出有元一代文人的心理和追求,折射出现实生活中文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儒生,在国破家亡的时候,最佳的做法莫过于合生取义了,但是面对明清之际的历史大变动,屈大均和大多数士子一样茫然无措,只得逃禅求生。这和平常老百姓眷顾生命,追求善果的做法是一样的。不过他能交游志士、凭吊垒、追怀先贤,进一步形成了儒生气质并弃禅归儒,积极参与抗清复明的活动,最终能忍受生活的煎熬以遗民终老,维护了一个士子的完美形象。其一生许多难解之谜多可以从他的儒生角色形成过程中的气节变化解释。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的焚书事件,常常被人们看作是秦始皇实行思想钳制、摧残文化的一个举措,并认为它毁掉了无数的古代文化典籍,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实际上,秦始皇的焚书所造成的历史消极影响与我们平时的想象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社会精英是阶层,并不完全等同于马克思学说的阶级,在先秦时代,中国社会精英其实经历了“巫师-祭祀阶层-礼乐阶层-儒生”的四次大嬗变,每次都是伴随着相应文化结构的内在变迁,精英阶层的成型,使得中国社会的群体分裂最终固定化。精英阶层和精英文化无疑对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一定的思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唐代士妓之恋传奇与关汉卿的士妓之恋杂剧的比较入手,分析了元代儒生的社会地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软弱自卑的形象性格特征,从而窥视出有元一代文人的心理和追求,折射出现实生活中文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酷爱阅读二十四史的毛泽东则有言:"东汉两头均无意思,只有光武可以读。"那么,光武帝究竟有什么地方值得毛泽东如此推崇?爱儒士,更爱不捣乱的儒士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5年在河北称帝,重建刘汉皇朝。次年,即建武二年,在国家职官上重新设置了太傅,并让名儒卓茂担当此职。光武帝很明白,自西汉宣帝、元帝之后,儒家知识分子群体获得充分发育,已然掌握了对国家政权合法性,也就是"道统"的解释权:光武帝本人在公元25年登基称帝,所获取的还仅仅是国家机器,也就是"治统";"治统"必  相似文献   
7.
谶纬思潮兴起于西汉末年的哀平之世,作为两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谶纬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两汉哲学的实质。谶纬兴起的直接原因在于它阿谀附会的思想性格,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它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经学中神学逻辑展开的必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