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9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俄国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对技术和机器以及现代文明的基本看法。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指出他对技术内在矛盾、技术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制约等所做分析的合理性,同时指出他为摆脱技术奴役所做尝试的不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克柳切夫斯基是俄国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具有极大的影响。他打破了前人只关心政治史的传统,注重研究社会史和经济史的发展,提出俄国农奴制的起源是农民欠债导致的结果:他认为殖民活动是俄国历史发展中的主要事实;个人、人类社会和国家的自然条件是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的历史力量,历史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他的思想推动了俄国历史学的发展,但是具有折中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对革命性质的判断,直接影响着革命策略的制定及革命力量的定位。关于列宁对俄国三次革命(1905-1907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性质的判断,传统观点认为前两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较新的研究则倾向于认为,十月革命胜利之前列宁对三次革命性质的判断都是民主革命。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十月革命的定性上。列宁对革命性质的判断,始终围绕如何使俄国革命尽快走向社会主义这个中心。立足经济发展状况,列宁认为俄国三次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基于无产阶级同盟者的成分分析,列宁断定俄国三次革命都属于民主革命;以政权更替为标准,列宁肯定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4.
张复 《世界博览》2013,(22):20-23
今年夏天,我和我的同伴们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俄罗斯寻踪之旅”,所谓“寻踪之旅”,就是去俄罗斯查阅和复制父辈们上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在苏联留学和工作的档案.寻觅父辈青年时代的足迹;同时,也要看看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遗迹。这件事情的“由头”还要从毛泽民的后人曹耘山说起。  相似文献   
5.
百日维新运动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一样,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未能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把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罪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这是未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全面审视和观照世界近代史,是不符合中国近代历史之实际,不合乎历史哲学之逻辑的.  相似文献   
6.
土尔扈特举族西迁后,在伏尔加河畔平静地生活了一段时间,但这种平静还是很快被打破了。其实当土尔扈特人迁入伏尔加河畔不久,沙俄统治的势力范围就已经延伸到了那里。因而从一  相似文献   
7.
俄国术语学研究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大致按时间线索介绍了术语学在俄国的发展历程,评述了俄罗斯学派的一些特点,同时,也着重分析了俄国语言学传统对该学派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俄国术语学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介绍俄国术语学发展的主要历程,勾勒出其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兴起阶段、成形阶段以及进一步发展阶段,简要描述了俄国术语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其对中国术语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10.
美、俄、德、日、中五国高教评估比较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是现代教育的重大课题,世界各国都很重视高校教育评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高校教育评估工作的开展也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由于起步较晚,教育评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尚欠深入,需要不断努力。本文通过五国教育评估的比较、分析,试图找出我国高校教育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高校教育评估制度的不断完善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