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5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途径;心理学和教育学是师范院校两门公共必修课;如何提高两课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教育心理学素养的形成,本文试从笔者的教学体会谈谈两课的课堂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冯石屹”的词,说的是三个房产老板:冯是万通的冯仑,石是万科的王石,屹是现代城的潘石屹。创造这个词的记者叫陆新之,时任三联生活周刊的财经主笔,陆用这个词来代指中国善于做秀的房地产企业家们。三个人中,冯仑的资格最老,所以放在最前面;而论名气,可能王石最大,至少陆新之是这么看的。陆新之最近写了本王石的书,书名叫《王石是怎样炼成的》,有个副题——“中国最具魅力企业家的个性化传记”,这多少说明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创新理论提出经济增长不是因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持续性增长,而是创新引起的增长这个观点的时候,并不被当时的主流经济学家或一些管理学界所认同.创新的观点一直到近几年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获得普遍接受.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创新能力.对创新的理解有很多种,我国就提出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等,真是仁者见人,智者见智.实际上,创新的原意包括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自身的不懈追求、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时代赋予的重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只有把教育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以出众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去感染、教化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一、师德建设的重要思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重视教育、重视师德的优良传统。早在我国的先秦时期,孔子就提出。  相似文献   
5.
班级文化是班主任人格魅力和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审美情趣的体现,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汇在班级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选用不同的文化建设一个班级,会使班级呈现出不同特色。近年来,我根据学生实际,推崇班级进步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振萍  王洋 《科技信息》2013,(6):337-337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育教学主体的体育教师则有效地感染和影响着学生,体育课更是塑造学生品质的很好机会,体育老师更要培养良好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传播给我们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所谓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爱好和倾向等。它们是在一定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和巩固的。”作为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培养,懂得怎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从情感体验上受到良性的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能否成功,智力只起小部分作用。还有一大部分取决于你的人格魅力。其实。除了智商(IQ)、情商(EQ)这些熟知的心理概念,要想更好适应现代社会,还需要乐商、胆商、逆商等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9.
攀比效应     
《小学科技》2011,(11):29
小学生攀比现象有着双重的效应,即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攀比的积极效应主要表现在:一个班里的学生,在学习、交际能力上互相攀比,往往会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从而增强了"镜子"的作用,促进个人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最重要的一个职位,也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一个职位。翻开联合国的历史,有八位著名人物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印记。他们分别是来自挪威的赖伊、瑞典的哈马舍尔德、缅甸的吴丹、奥地利的瓦尔德海姆、秘鲁的德奎利亚尔、埃及的加利、加纳的安南、韩国的潘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