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8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8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我国新发现的疑似硬蜱进行鉴定。方法从新疆亚洲獾和长尾黄鼠体表共采集到硬蜱57只,对其中的8只代表蜱首先进行体视显微镜观察,描绘蜱的形态学特点,随后进行线粒体16S rDNA和cox1基因片段扩增和测序。结果结果显示,采集的硬蜱经形态学观察符合凯瑟硬蜱的形态特点,16S rDNA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8只代表蜱其序列与欧洲凯瑟硬蜱聚为一簇,与六角硬蜱为近源种; cox1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我国分布的凯瑟硬蜱较为古老,并且发现来源于亚洲獾和长尾黄鼠凯瑟硬蜱在16S rDNA和cox1基因上不存在宿主差异性。结论新疆凯瑟硬蜱的发现扩大了我国已有蜱种的种类。关注野生动物体表寄生蜱的种类有望进一步在我国发现新的蜱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期是亚洲工业化第一阶段,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外国资本纷纷投入中国市场,中国国内改革进入新的阶段.这对形成中国在内的亚洲经济圈,进入亚洲工业化第二阶段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4.
5.
于芳 《奇闻怪事》2007,(9):5-16
本课教材《环球之旅·亚洲之声》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7.
8.
测定了60个中国野生香菇菌株的rDNA的内转录间区(ITS)序列,结合GenBank已有的48个其他地区不同种的菌株的序列数据,构建Lentinula属内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将该属分成了两大支共7个谱系,西半球一支2个谱系,东半球一支5个谱系,聚类结果与形态种的划分明显相关.亚洲菌株在东半球的5个谱系中占两席,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表明这两大谱系所代表的种质资源的地位特殊,不可缺少.谱系V的菌株数量明显扩大,覆盖范围的地理空白也得以填补,成为了亚洲香菇的主流谱系之一;谱系I的菌株数量庞大,覆盖了绝大部分被研究区域,有进一步分化成两类的趋势.这表明中国(亚洲)是重要的香菇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中心.将谱系I分成Ia和Ib两个亚类,与谱系V一起进行亚洲范围内香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中国东部沿海、西北高原和中国西南及喜马拉雅地区的多样性最为丰富,是亚洲香菇的3个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  相似文献   
9.
Recent mapping in the Gangdese block has revealed many leucogranites that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High Himalaya. These leucogranites formed at ~140 Ma as indicated by monazite Th-Pb ion-microprobe dating and cooled at ~130 Ma as indicated by muscovite ^40Ar/^39Ar da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previous structural and paleogeographic studies, the new data indicate that the Gangdese block underwent crustal thickening and associated exhumation during ~140—130 Ma. In this regard, the southern margin of Eurasia continent was comparable to the modern South American Altiplano-Puna plateau, the prime example of active ocean-continent subduction and associated thickened crust. Specifically, the early stages of crustal thickening and uplifting of the Gangdese block may result from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an Ocean. If the Tibetan Plateau would form by accretion of a series of blocks with thickened crust, an elevated topographic plateau similar to the Altiplano-Puna plateau had formed before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and Eurasian plates. Then the Tibetan Plateau would have quickly thickened, uplifted, and begun to extend soon after onset of the collision. Thus, the deform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not distributed shortening, but rather concentrating deformation within regions of thin crust between the accreted blocks.  相似文献   
10.
亚洲栽培稻的亚种及亚种间杂交稻的认定与分类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人类在众多的野生稻中驯化成两个栽培稻种(species)。一个起源于非洲,即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a Steud.),由于产量低、适应性较差,该种已种植数千年迄今仍局限于西非尼日尔河流域及南美东北部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并且在这些国家的粮食生产中亦不占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