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7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语言都体现一定的文化特征,故文化因素对不同语言的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从中西文化的相似形和差异性,包括不同的生活方式、认知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两种语言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以降,自从教育制度西化之后,在开启科学思维理性之窗时,却关闭了自己“象思维”的悟性之窗,致使中国学人陷入失去主体话语境地。后来几代学人,由于只有单一科学思维理性,以至于不能真正进入和领会中国传统经典。中西思维方式不同,源于语言不同。“象思维”作为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是最具本原性和原刨性的思维。在“轴心时期”,西方在“象思维”基础上产生出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并逐渐构成西方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的“象思维”则经过儒、道、佛三家而推向高级形态,构成中国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崇尚不同最高思想观念(非实体与实体)的中西思维方式,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但都非万能。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不能取代,而只有经过会通,才能推进各自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玛窦构建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具有很深的数学功底;他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以致用,为他到中国传播西方的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以数学赢取民心支持,在中国不仅传播了欧氏几何,而且还传播了大量非欧几何等数学知识;他一方面激活了正在走向衰落的中国传统数学,开创了中西数学文化融合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也激励了一大批中国数学家的成长、成才,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数学的萌芽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十四行诗创作的活跃区在中国,这是中国诗人对世界文化建设的贡献。十四行体移植中国,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个案研究,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启示,移植需要动力因素-为新诗创格的需要,决定了移植的指向性,促动性及最终结果;移值需要按近因素-中西文学的相似的相近性使移植保持优良传统,相异相距性使移值充实新质;移植需要扬弃因素-多种方式的改造写出了格律的十四行诗,变格的十四行诗和自由的十四行诗;移植需要欧化因素-移植中的异域性和本土化和对,立统一,决定了移植的汉语化和欧化;移植需要实践精神-潜心创作、科学探索和勇敢开拓,是移植成功的关键;要注意移植中的功能扩展-整体移植重要,要素移植更重要。  相似文献   
5.
张静薇  高见 《河南科技》2007,(10):31-31
<正>中国近现代钢琴作品是中西文化撞击与融合的产物。1915年,赵元任先生发表了我国首部钢琴作品《和平进行曲》。20世纪30年代,贺渌汀等作曲家开始探索  相似文献   
6.
叶青 《科技信息》2008,(30):235-235
语言和文化是互相关联的,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本文从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等几个方面,就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应采取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余光中说:“中西文学浩如烟海,任取一端,即穷毕生精力,也不过略窥梗概而已。”(郁龙余《中西文化之异同》)特别是在这个新知识爆炸式激增而古文明雪崩式坍塌的时代,专业化的利刃早已将貌似完整的文化体系肢解得面目全非,以致“管中窥豹”、“盲人摸象”这些曾经具有讥讽意义的词语,如今竟戏剧性地变成了经济而有效的“治学方法”。为此,面对“人本文学之中西比较”这样一个宏大的论题虽难免心虚却并不怯阵,管窥一番又何妨!如果能成为真切触及“对象”的“盲人”,那岂不比做一个“睁眼瞎”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论明清时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明清时代西方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认为中国人对基督教文化的吸收存在大量的误读现象,导致了中西文化撞击下中国文化发展的独特景观。同时本文探究了产生误读的原因,认为与中国的传统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9.
浅议颜色词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文化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的词语很丰富。我们除了要知道它们的基本意叉,也要了解它们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表达、不同的特点。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各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可以使语言更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0.
在广东五邑侨乡自然和人历史地理背景基础上,阐述以华侨为纽带引进近代西方城镇规划布局制度,营建具有岭南区域特色的骑楼、碉楼等所体现中西规划与建筑化融合的历史过程、特质和风格,尤其是将两方的的建筑形式与中国传统的聚落布局和没计相结合化创新,具体说明华侨化是一种时代先进化,应于继承、弘扬和发展,为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