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汤姆路透公司的ESI和InCites数据库,分析了中国地质大学各学科的特征,探讨了高被引论文、热门论文、顶尖论文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并预测后续最有可能入围ESI世界前1%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赖旭龙领导的研究小组和英国利兹大学、德国爱尔兰根大学一纽伦堡大学在合作研究中发现.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造成地球上绝大多数物种消失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其后的早三叠世早期死亡区延续了长达500万年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温度达到致命的程度。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2012年10月19日的美国Science上。  相似文献   
3.
2011年5月23日,在省教育厅副厅长徐金山带领下,由中国地质大学姚书振教授任组长,华中师范大学邓宗琦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杨明忠教授、武汉工程大学喻九阳教授、省学位办韩习祥主任等一行8人来到我校,进行了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中期检查。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看档案资料等环节,对我校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给予了充分肯定,专家组一致认为三峡大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成效显著,已具备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能力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吴时国,男(1963-),湖北襄阳人,博士。1980-1984年就读于武汉地质学院地质力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1987年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江汉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1987--1993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学习,先后获工学硕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1994-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沉积室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代主任。1995-1998年在德国汉堡大学大气与海洋研究书心,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初构造地质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7日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30余家有关单位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地质学系张国伟院士主持开幕式,孙勇校长到会致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马福臣研究员、任纪舜院士、马瑾院士、张本仁院士、滕吉文院士、殷鸿福院士,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校长吴淦国教授等到会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6.
《青海大学学报》2008,26(4):57-57
2008年我校为期两周的夏季小学期从7月21日正式拉开帷幕。本学期,在总结前三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总量控制、重心下移,为纳入正常教学计划做准备”的原则,学校统一安排了学术报告、教学实践环节、计算机、课程设计、课程重新学习班、MIT教学班、心理咨询等活动。学校层面统一举办高水平学术报告19场,其中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教授讲授15场,校内邀请专家讲授4场;共举办培训班10个,其中清华大学承办2个,美国MIT承办3个,本校承办5个;专题讲座2个,均由清华大学承办,受益学生达5000多人次。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12~13日,"地球生物学论坛——深时全球变化与生态系演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交流中心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  相似文献   
8.
依据发文量和被引量两个计量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对《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007年的核心著者进行了测评,评出23位核心著者。这些著者全部来自高校,其中很多是学界的名家。指出,拥有一批高素质的著者群,是《学报》质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的于翔教授,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地质工程”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多年来一直活跃在科研、教学和学科建设的第一线,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邓爱华 《科技潮》2009,(12):30-33
方念乔巴黎居里大学理学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土资源部岩石圈构造和动力学开放实验室主任等。多次参加国内外组织的海洋科学调查,航迹遍及西太平洋、西印度洋、北大西洋、北冰洋以及南中国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等边缘海,在东特提斯岩石圈演化、中国东部地区层序地层学和海平面变化、印度季风区海陆对比、边缘海构造演化和油气资源效应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