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等分析 ,发现纯西辉长岩周围烃源岩具有有机质含量极低、高熟和裂缝发育以及油气比较丰富等特征 .研究表明 ,其根源是辉长岩形成的特殊温度场、压力场和地球化学场 ;辉长岩形成的异常高温大大促进了烃源岩热演化 ,并提高了生烃量 ;高压产生的大量裂缝为烃源岩排烃和油气聚集提供了通道和储集空间 ;而辉长岩带来的深源氢对烃源岩起到加氢作用 ,扩大了生烃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广利东洼陷边缘坡折带的识别标志、成因机制以及演化规律的研究,总结了该区坡折带对于地层岩性圈闭的控制作用,以便为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该区广利东洼陷边缘发育挠曲坡折带和断裂坡折带,构造活动是形成坡折带的主要因素.坡折带的演化规律与构造活动的阶段性演化或幕式构造作用相对应,也表现出多期性、幕式活动和差异性活动的特点,而且坡折带规模与构造活动大小有关.坡折带对地层岩性圈闭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坡折带附近是地层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规模较大的坡折带控制了多数地层岩性圈闭,地层岩性圈闭在纵向上发育具有继承性特点;坡折带在横向上可以存在较大的变化,可形成不同的圈闭类型;坡折带控制下的地层岩性圈闭含油气性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沙三段-沙二下亚段T-R层序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沙二下亚段划分为 3个三级层序 ,即沙三下层序 (SSⅠ )、沙三中层序 (SSⅡ )和沙三上沙二下层序 (SSⅢ )。SSⅠ和SSⅡ层序由湖进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成T R旋回 ,其特征是代表层序边界的不整合分布局限 ,湖进体系域厚度小 ,主要为细粒沉积物 ,退积式叠加 ;湖退体系域较厚 ,由进积式叠加的砂岩、砾岩和泥岩组成。T R层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层序形成早期的构造沉降和气候起主导作用 ,其基底快速沉降 ,湖水供应充分 ,湖平面快速上升。在层序形成晚期 ,沉积物供给和气候起主导作用 ,沉积物供给多 ,快速向前推进 ,湖平面下降。构造沉降和沉积物供给因素对层序控制作用的转换促使其形成层序和体系域的边界。T R层序与三分层序之间的转换是由于层序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主控因素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三-沙四段扇体特征与岩性油气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时期 ,发育了洪积扇、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 3种扇体沉积 ,根据其沉积、成藏特征分析了 3种扇体的成藏规律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沙四段沉积期主要发育洪积扇 ,岩性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 ,断层附近砂体的储集性能好 ,多形成背斜和断块油气藏 ;沙三段下部沉积期发育近岸水下扇 ,岩性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 ,扇中储集物性最好 ,多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 ;沙三段中部沉积期发育浊积扇 ,岩性以砂岩为主 ,储集性能好 ,但砂体薄 ,多形成透镜体和上倾尖灭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湖泊原生碳酸盐化学沉积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湖泊原生碳酸盐化学沉积体系的模型化作了初步的尝试,并把经与对胜利油区早第三纪的古老营湖的研究相结合,定量化地探讨了古东营湖中的由气候的旋回性变化所控制的富碳酸盐/富碎屑物的韵律沉积现象。  相似文献   
6.
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在东营凹陷博兴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含油气系统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了经典的含油气系统划分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划分方法,研究认为,含油气系统在空间上是一个以“源”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地质单元;油气成藏系统是在含油气系统内或之间的一个以“藏”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单元。油气成藏系统划分的依据是控制油气运移聚集指向的高势面及其他遮挡面,成藏系统对勘探程度较高地区的油气勘探评价更具实用价值。对东营凹陷西南部地区的油气成藏系统进行了划分,划分出西部高青断裂带,中部金家-正理庄-樊家鼻状构造带,东部纯化-梁家楼和北部小营-平方戋土产个油气成藏系统。各成藏系统大致以油气运移的“分水岭”为界,其成藏特点及勘探潜力均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岩性油藏的形成与分布在宏观上受多种元素的控制,这些宏观地质控制因素包括构造带类型、沉积体系域类型、储集相类型、烃源岩条件和盆地温压条件等.根据岩性油藏的自身特点分析认为,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到4大主控元素的控制,分别为岩性油藏输导通道因素、流体动力因素、储层临界物性因素、砂体封闭性因素.经研究在牛庄洼陷发现沙河街组岩性油藏具有“三元主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纯西辉长岩-变质岩组合油藏成藏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纯西辉长岩-变质岩油藏的形成演化过程。方法在查明纯西辉长岩活动时间及其高温、高压持续时间的基础上,结合纯西地区的构造发育史、周围洼陷的生烃史及油气分布规律,对其周围烃源岩的岩性、岩相及有机地球化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建立了纯西辉长岩-变质岩组合油藏的成藏模式。结论辉长岩不仅大大促进了周围烃源岩的生烃、排烃过程,而且将其改造成为变质岩储层,并最终形成了特殊的辉长岩-变质岩组合油藏。  相似文献   
9.
渤中凹陷地震-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应用地震 -沉积相的工作方法研究了渤海湾盆地老第三纪地层发育及地震相的特点 ,解释地震剖面 ,并转化为沉积相 ,在此基础上对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作出预测。研究工作强调了地质模型的作用 ,并用岩芯的资料及单井的沉积相分析来约束地震解释。指出地质模型约束地震解释 ,是克服地震多解性、提高解释精度的有效方法 ,更好地发挥地震横向预测的作用。地质模型主要据“四扇一沟”的模式来构建 ,其依据是在渤海湾的沙河街组及东营组 ,其储层砂体主要是由在深湖条件下 ,在凸起的边缘上 ,往往有扇三角洲、三角洲、湖底扇组成 ,它们的分布区 ,往往就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研究发现 ,区内凡是凸起边缘若发育了断层 ,就有可能促使湖底扇的发育。在渤中的老第三系 ,浊流比较发育 ,因而 ,浊流砂体的预测就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与幔源富CO2流体有关的复合成因烷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之钧  张刘平  曾溅辉  杨雷 《科学通报》2002,47(16):1276-1280
应用天然气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对幔源流体有关的复合成因烷烃进行初步的探讨,不营凹陷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在数值上具有有机成因特征,但是在数据结构上却存在两个次总体,反映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总体上,高δ13CCH4值次总体与幔源CO2含量较高的天然气相对应,主要分布在幔源流体和基性火成岩活动区,研究表明,盆地埋藏热演化,烃源岩类型以及盆地流体-岩石反应不是造成东营凹陷甲烷碳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幔源流体与有机成因油气 的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