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4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Summary The binding of amiodarone to human plasma protein and to bovine serum, albumin was studied by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ultracentrifugation, equilibrium dialysis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he fraction of amiodarone bound to plasma protein amounted to 96.3%. The changes in the binding properties of 1-anilino-naphthalene-8-sulfonate for bovine serum albumin using warfarin and amiodarone as independent inhibitors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binding site specificity.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amiodarone and warfarin have two different binding sites on bovine serum albumin, so a 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mechanism was indicated. On the basis of our data we cannot exclude other mechanisms of interaction besides direct displacement of one drug by another; nevertheless, metabolite interference between amiodarone and coagulation cofactors may better explain the enhancement of warfarin'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amiodarone.This work was partially funded by the CNR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Rome, Italy), Program on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Rare Diseases. 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thanks Drs E. Marzi and E. riva for their help.  相似文献   
2.
 聚集诱导发光(AIE)从2001年提出到现在,经历了迅猛的发展。研究AIE的发光机理、设计合成新型的AIE分子,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在生物医学应用上,AIE分子相比于传统的结构平面刚性的荧光材料具有优势。根据AIE的发光机理--分子内运动受限,研究者设计出多种点亮型的AIE探针,它们可以在生物检测中提供更低的背景和更可靠的信号。同时,由于未结合检测物的AIE探针具有低背景,使用AIE探针的应用还具有无需洗涤步骤的优点,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及减少检测样品的损失。检测形成的AIE聚集体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和抗光漂白性,可以实现长时间的追踪和监测。目前,AIE生物探针在生物分子检测、细胞器成像、细菌成像、细胞追踪、血管成像、体内肿瘤成像与治疗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众多的成果。本文介绍了AIE的提出、AIE的工作机理,AIE生物探针的构建,总结了AIE探针在生物成像、疾病诊断及治疗等不同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IOTS 型半导体感温元件与气流滞止罩组合成测量高速气流总温的总温探针(TTPS).配以稳定度为5×10~(-5)的恒流源,在t=30~90℃的温度范围内,其最小二乘法非线性误差小于0.2℃,即最小二乘法线性度为0.2%;重复性为0.1%;灵敏度约为2mV/℃;在马赫数M=0.3~0.75范围内,动温校正系数β≥0.992,恢复系数γ=0.91~0.98.试验结果证明,国产半导体感温元件制作的TTPS 是可以代替热偶总温探针(TTPT)的.与TTPT 相此,不需冷端温度补偿,使用方便,并可避免由于补偿不完善而存在的误差;它比TTPT 的灵敏度高50倍,如与微机配合组成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可以降低对放大器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于基因芯片实验的动力学范围和结果可重复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动力学和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是基因芯片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单基因模拟芯片对DNA芯片的杂交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将不同含量的植物cDNA点在玻片上制成DNA芯片,利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得到植物基因的mRNA,然后通过反转录方法把荧光标记到cDNA上,用不同含量的荧光标记cDNA对芯片进行杂交,根据结果分析了靶基因和探针含量变化对芯片杂交信号产生的影响,利用多基因模拟芯片分析了不同基因的杂交动力学特点;利用12800点的高密度芯片进行了2组不同的表达谱实验,对芯片结果的可重复性做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以光吸收法和琼脂糖电泳法检测胎球蛋白-胶体金探针的稳定性,为胶体金探针的制备探索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pH在2~3.5时,探针稳定性较差;pH在5~10时,需要较少量胎球蛋白即可获得稳定探针,在电场中也可稳定存在,pH在6~10之间探针的电泳行为相似。实验表明,琼脂糖电泳有可望成为鉴定和分离胶体金探针的简易途径。  相似文献   
6.
微波放电等离子体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设计建立的微波放电实验系统,运用静电双探针对产生的等离子体进行了测试,得承均匀磁场中微波输入功率、气体压强、气体种类等条件对等离子体参数及其分布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答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端到端逻辑拓扑推测方法主要有极大似然方法和分群方法。极大似然方法的计算量会随网络规模的增加而急剧增长,从而影响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采用计算量较小的分群推测方法,针对GLT算法中采用固定丢包率判决门限ξ所导致的较大推测误差,提出了改进的任意拓扑推测算法IGLT。该算法利用每次迭代过程中得到的链路丢包率的估计值对ξ进行动态调整。仿真结果表明,IGLT算法将ξ与链路丢包率估计值相结合,有效地防止了采用GLT算法导致的拓扑推测准确率的严重恶化,提高了算法性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以其便携和移动的特性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分布式虚拟环境当中。在支持移动终端的分布式虚拟环境中,切换是体现移动终端交互特性以及移动特性的关键问题。传统的切换策略大多以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作为是否需要进行切换的唯一依据,但是由于获得RSSI的信道扫描阶段较为耗时不能满足分布式虚拟环境中用户对实时性的要求。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在WLAN环境下支持移动终端的分布式虚拟环境中一种基于用户QoS的切换策略。该方法通过对应用层可检测的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用户QoS综合作为信道扫描时机的判定条件。通过减少扫描次数,达到降低扫描延迟的目的,并在扫描/切换过程中采用DR(Dead Reckoning)算法来降低系统延迟造成的用户跳变感。试验证明,该方法较传统的切换策略更为灵活,对系统造成的延迟更小,并能很好的满足用户QoS需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推导了任意形状排列四探针测量小圆形薄片电阻率时同时考虑厚度和半径影响的修正因子表达式:作为特例,计算了直线和方形两种常用的探针排列情况下的修正因子,并用直线四探针对硅单晶片进行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所推导的公式可较准确地测量任意厚度小圆形薄片的电阻率.  相似文献   
10.
陆金鑫  马会民 《科学通报》2012,(16):1462-1471
巯基物质是生物体内主要的抗氧化剂,并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定量检测巯基物质在生化研究和相关疾病诊断方面意义突出.目前,利用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光学探针开展巯基物质的检测研究已成为前沿课题之一.其中,荧光探针由于能够实现活体的原位、实时成像尤其受到关注.本文基于光学探针与巯基物质(主要包括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和高半胱氨酸)的不同反应机理,就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新进展做了较系统的评述.所涉及的反应机理主要有:双键的麦克尔加成、苯环的亲核取代、金属的配位络合、巯基物质参与的氧化反应和成环反应、以及静电作用等.此外,还讨论了检测巯基物质的光学探针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