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4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15篇
系统科学   30篇
丛书文集   102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61篇
综合类   415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L油田B区块开展"二三结合"实验区,"二三结合"开发模式渗流特征对区块的合理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其渗流特征,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建立代表意义的油藏数值模型,研究区块"二三结合"开发模式下原射孔层和补孔层的渗流特征,分析了"二三结合"开发模式下,不同开发阶段综合含水率、采出程度、井底压力、地层压力及含水饱和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二三结合"开发模式先通过水驱开发挖潜原射孔层剩余油,提高厚油层顶部剩余油的采出程度,再通过聚合物驱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通过水驱与聚驱的综合作用,最终得到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3.
针对裂缝热中子示踪探测方法,从中子双组扩散理论入手结合蒙特卡洛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压裂前后地层热中子分布影响因素,并模拟不同类型示踪剂及含量的热中子裂缝响应规律,筛选最佳示踪剂并给出其在支撑剂中含量的上、下限。结果表明:压裂前后热中子计数变化量主要受裂缝宽度和标记支撑剂中示踪剂含量的影响;钆对裂缝宽度变化反应最灵敏,钆元素是作为标记支撑剂的最佳示踪元素;随支撑剂中Gd 2O 3含量的增加,热中子计数率降低,热中子计数变化量D增加;示踪剂中氧化钆的上、下限值随裂缝宽度呈指数降低,且当裂缝宽度为1.0 cm时,Gd 2O 3的质量分数上限为0.68%,下限为0.03%。  相似文献   
4.
塔东热液地质作用机制及对储层的改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东地区断裂发育,早期发育的断裂与晚期断裂之间存在相互改造、叠加、复合的过程,深大断裂沟通多套地层,断裂活动期形成的挤压破碎带和断裂裂缝带作为岩浆热液上升通道,为热液溶蚀作用改造储层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识别出热液期次对塔东白云岩储层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钻井岩芯、岩屑及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观察鉴定分析,在区内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识别和发现了钠长石化作用和自生羽毛状伊利石沉淀,也是塔里木盆地内的首次发现,并通过对包裹体均一温度,碳氧同位素等地化特征研究,揭示其成岩流体源于岩浆热液,丰富了区内热液作用的矿物学标志,进一步识别出区内存在3期热液作用,通过对3期热液作用的机制及其储渗空间意义的研究,总结出第I期热液作用对于储层形成意义不大,第Ⅱ期热液作用主要发育在局限的沉积环境,第Ⅲ期热液溶蚀形成溶蚀缝孔洞,与天然气运移聚集匹配良好,构成了区内天然气聚集成藏的主要储渗空间。  相似文献   
5.
利用流体大小尺度 (LSS)方程组推导出湍流大小尺度涡量 (LSSV)方程组 ,给出两个关于湍流大小尺度涡量的命题 ,从而得到湍流封闭大小尺度涡量 (CLSSV)方程组。同时 ,对近程相互作用命题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6.
7.
In a previous paper [Hemmo, M & Shenker, O (2003). Quantum decoherence and the approach to equilibrium I. Philosophy of Science, 70, 330–358] we discussed a recent proposal by Albert [(2000). Time and chanc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apter 7] to recover thermodynamics on a purely dynamical basis, using the quantum theory of the collapse of the quantum state of [Ghirardi, G, Rimini, A and Weber, T., (1986). Unified dynamics for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systems. Physical Review, D 34, 470–479]. We proposed an alternative way to explain thermodynamics within no collapse interpretations of quantum mechanics. In this paper some difficulties faced by both approaches are discussed and solved: the spin echo experiments, and the problem of extremely light gases. In these contexts, we point out several ways in which the above quantum mechanical approaches as well as some other classical approaches to the foundations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 may be distinguished experimentally.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试验测定和理论计算表明,在多剖面法中利用复合试样测定焊接接头断裂韧性时,可测到的HAZ小区与板厚、试样厚度、线能量、预热温度及坡口角度等因素有关,并非总能测出全部小区的δ_(is)值.对提高测试精度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不同于文献[8]的方法,研究了非线性非完整保守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稳定准则  相似文献   
10.
摘要首先从库仑定律出发导出了地层介质塑性流动条件。其结果类似于一般塑性力学中的Tresca,Mises条件。其次列出了轴对称地层塑性流动的微分方程组,并推出了其简化近似方程。最后提出了简化方程的特征线解法,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