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0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7篇 |
教育与普及 | 14篇 |
现状及发展 | 196篇 |
综合类 | 412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Melanocortin receptors: their functions and regulation by physiological 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Abdel-Malek ZA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 CMLS》2001,58(3):434-441
The melanocortins are a family of bioactive peptides derived from proopiomelanocortin, and share significant structural similarity.
Those peptides are best known for their stimulatory effects on pigmentation and steroidogenesis. Melanocortins are synthesized
in various site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in peripheral tissues, and participate in regulating multipl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Research during the past decade has provided evidence that melanocortins elicit their diverse biological effects
by binding to a distinct family of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with seven transmembrane domains. To date, five melanocortin
receptor genes have been cloned and characterized. Those receptors differ in their tissue distribution and in their ability
to recognize the various melanocortins and the physiological antagonists, agouti signaling protein and agouti-related protein.
These advances have opened new horizons for exploring the significance of melanocortins, their antagonists, and their receptors
in a variety of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Received 5 October 2000; accepted 10 November 2000 相似文献
2.
发根农杆菌在植物细胞壁上受体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分离的烟草和元麦叶肉原生的南体及用植物细胞壁再生抑制剂处理的上述原质体分别与发根农杆菌共培养,未发现农杆菌的附着;随着原生质体壁再生时间的延长,农杆菌的附着率逐渐的增加;用植物细胞主要组分的水解酶和TritonX-100分别处理3日龄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后,进行随着菌数的放射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对经过胰蛋白酶和TritonX-100处理的细胞的附着率显著下降,TritonX-100提取液中含有糖蛋 相似文献
3.
应用扫描电镜和半薄切片技术对无蹼壁虎(Gekkoswinhonis)的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表面结构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一般皮肤鳞片表面密集具倒钩的锥状突起,感受器位于鳞片表面的凹窝中,可分周围区和中心具感觉毛的中央区。在蜕皮周期中,表皮的显微结构变化与一般有鳞爬行类相似,但是,在感受器的表皮中无β-角质层,蜕皮时也不形成预定β-角质层,而且,紧贴感受器的表皮下有特殊的圆形真皮结构。推测感受器可能具有感受机械刺激和感受辐射热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4.
抗孕酮化合物RU486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RU486的合成路线、结构特征、与PR作用的构效关系和作用特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酪氨酸激酶Btk是非受体酪氨酸家族的成员,它由PH结构域、TH结构域、SH3结构域、SH2结构域和催化结构域5部分组成.Btk参与多种信号通路,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Btk的突变可导致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笔者将围绕Btk的结构、功能、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内容加以综述,着重探讨Btk参与B细胞信号通路、TLR信号通路和肥大细胞脱颗粒等过程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一种仿G蛋白耦合型信号转导的人工超分子系统中引入一类偶氮苯结构的化合物,用来模拟跨膜受体。以苯胺为原料,合成几种人工受体中间体-偶氮苯化合物,选取其中4,4’-二羧基偶氮苯与谷氨酸甲酯(GluOMe)进行连接,得到一种氨基酸甲酯偶氮苯衍生物(Azo-AAOMe),并对其1H NMR谱进行了研究。核磁谱图显示,所合成的化合物正是预期产物。 相似文献
7.
以葡萄(VitisviniferaL.)的花药和花丝为实验材料,观察了葡萄离体培养中胚状体的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葡萄的花药和花丝经诱导都可形成胚性和非胚性两类不同的愈伤组织,与外植体来源无关,胚状体经胚性愈伤组织产生.(2)胚状体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表层或表层以下的单个细胞,这些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染色深,在表层者易于脱落而处于单个离散状态,它们的第一次分裂有均等分裂,也有不等分裂,经2细胞、3细胞、多细胞原胚等阶段发育为成熟的胚状体.(3)葡萄胚状体具有与双子叶植物合子胚相似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8.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Tru9 I基因多态性与北京地区部分汉族男性骨密度(BMD)的关系.筛选长期居住北京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健康20~80岁汉族男性230人,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研究对象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Tru9 I基因型,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检测随机抽取的106例受试者腰椎和髋部的BMD.研究对象中VDR基因Tru9 I的3种基因型TT、Tt、tt的频率分别为66.9%、30.5%、2.6%,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在各年龄组不同部位Tt与tt基因型BMD值之和大多偏高于TT基因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0岁组的L2-4部位Tt与tt基因型BMD值之和明显高于TT型(P=0.058).校正年龄、体质量、身高和体质量指数对BMD的影响后,在各年龄组男性中Tru9 I不同基因型组间与腰椎、股骨近端部位的BMD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因此VDR Tru9 I基因位点多态性分型对男性BMD的关系尚不明确,其基因型的检测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尚待展开更大样本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在骨髓中多种祖细胞有T细胞系潜能,但骨髓祖细胞胸腺归巢具有选择性.骨髓祖细胞胸腺归巢是多级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级联过程,趋化因子CCL25及其受体CCR9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综述了CCL25/CCR9的结构特征及其对骨髓祖细胞胸腺归巢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多巴胺D2 受体配体Cl ABZM为前体 ,合成了末端带有巯基的单齿化合物 ,光谱数据与结构相符 .用配体交换法与 3 硫杂 1,5 戊二硫醇共同配位合成了“3+ 1”型混配螯合物 ,对影响标记率的诸多因素如 pH值、温度、配体用量及反应时间等进行了优化 ,得到最佳标记条件 ,标记率大于 8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