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凹耳蛙     
1972年6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安徽黄山温泉景区的桃花溪边,来自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两位两栖爬行动物学家赵尔宓教授和吴贯夫教授正在专心聆听周围各种动物的叫声。突然,一种尖而细、由低到高的单音节“滋”声穿透其他所有动物的鸣声,钻进他们的耳朵。那是他们从未听过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黄山铜镍成矿带中含镍矿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根据显微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含镍矿物可分为Fe-Co-Ni-S系列;Fe-Co-Ni-As系列;Fe-Co-Ni-As-S系列。由于此类矿物相似的光性较多,本文着重进行了组分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萍 《奇闻怪事》2006,(1):42-42
【教学设想】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文章的主旨往往包孕其中。抓住“题眼”研读课文,可以起到举纲目张、辐射全篇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秀丽神奇的黄山风景画,“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留给了读者无限想像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5.
<正>我的家乡黄山是一座美丽的山城,其中屯溪区有许多大桥:历史悠久的老大桥、雄伟壮观的新安大桥、古色古香的文峰桥……我最喜欢的要数观光索桥了。它全长约280米,宽约4.5米,主跨约170米,塔高约39米。观光索桥北连世纪广场,南接莲花广场,远远望去,如当空舞的彩练,飞跨在新安江上。许多到广场玩的人,都不忘到观光索桥上走一走。  相似文献   
6.
刘英 《安徽科技》2009,(12):14-15
黄山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这个座落在皖南深山中的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企业,从专业生产整流二极管芯片起步,以创新换真“芯”、真“芯”促发展,通过2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现成为专业设计、研发、生产全系列电力半导体芯片、器件和模块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电力电子协会理事单位、安徽省创新型试点企业。他们自主开发的整流二极管、晶闸管、快恢复二极管方形芯片等产品,  相似文献   
7.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为: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自然景观美与人文景观美相互融合.旅游景观审美要素包括:感觉力、想象力、理解力、情绪力和情感力.在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和审美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黄山峰石地貌景观、云霞气象景观、溪泉潭瀑流水景观、生物观赏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打印复印技术在黄山学院图书馆工作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打复印工作对丰富馆藏、提高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旅游地和山岳旅游地是两种重要的旅游地,其旅游客流特征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本文以南京市和黄山为例,从年龄、性别、职业、旅游动机以及季节性变化等方面对城市旅游地和山岳旅游地旅游客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规律,为旅游决策部门制定正确的旅游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冠盖五岳、名驰中外的黄山,在地质时代最后一“朝”——第四纪(300万年前到现在)期间有没有经受过古冰川的“洗礼”,一直是个谜,并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曾引起中国地学界在20世纪里经历了三次大论战而未果。 在地质学上,冰川分现代冰川和古冰川。第四纪古冰川现今已消失不见,只能依靠冰川地貌和冰碛物(冰川运动时的沉积物如砂砾土)这些冰川遗迹来辨认论证。 李四光拉开了冰川大论战的帷幕 我国古代虽有一点零星的地质科学思想,但未形成地质科学理论。地质科学是从西方和日本传进来的。最早来中国作地质考察的是德国人李希霍芳,后来法国人德日进,美国人巴博尔,瑞典人那林、安迪生等相继来到中国,他们在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