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奔走怪石山     
到了阿拉善右旗,方知这个旗的著名景观并非仅有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还有曼德拉岩画、阿拉善大峡谷、海森楚鲁怪石山.就兴趣而言,我愿一一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悠久的人文历史.但考虑到我欲北征企盼已久的额济纳,加之出行时间紧迫,只好放弃一些景点.想不到,热心的吴忠岩旗长还是在我前往额济纳这天,也就是2004年9月5日,顺路安排我去了海森楚鲁怪石山.慕名与我们同行的还有阿拉善盟计生委的一些同志.  相似文献   
2.
运用民族植物学方法,调查研究了额济纳蒙古族食用的野生植物.结果表明,与当地牧民饮食直接相关的野生植物包括4种代粮植物、8种蔬菜、6种果品和2种食疗保健植物.额济纳蒙古族食用野生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在食物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作为当地人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还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额济纳河流域是历史上重要战略要地。位于额济纳河尾闾的居延海绿洲,曾是边疆军民良好的田园扣牧场。20世纪30年代初,西北科学考查团曾记下了这一地区的环境情况。后来因上游用水的不断增多,这里的环境不断恶化。根据80年前的调查记述,考察自从那时以来的剧烈变化,对于人们审慎地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农牧业布局,避免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继续恶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额济纳旗近50年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面分析额济纳旗近50年的气候变化及其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额济纳旗气温持续上升.降水量呈波动式下降,导致沙尘天气增多,气候的总体特征为不断的干旱化;同一时期,该区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与大风日数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额济纳河上游来水量的减少既是气候干旱化的主要原因又是其结果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5.
AMT法勘查额济纳盆地与巴丹吉林沙漠接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明额济纳盆地东部与巴丹吉林沙漠之间的接触关系,有助于分析额济纳盆地地下水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通过当地地质资料和物探方法的对比分析,选择合理有效的音频大地电磁法(AMT)物探手段,在该区域进行了原始创新性的勘查工作。勘查结果认为额济纳盆地上升、巴丹吉林沙漠下降,两侧地层岩性厚度变化较大,推断额济纳盆地与巴丹吉林沙漠为张性断层接触。研究可为分析两者之间地下水转化关系和额济纳盆地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因、探讨盆地与沙漠区地下水形成机制提供依据,对恢复治理额济纳盆地生态环境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做为干旱区绿洲的典型代表,无论在我国还是世界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结合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绿洲生态环境分水前后的变化比较研究,明确指出额济纳绿洲生态先恶化而后有所恢复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RS技术对胡杨种群格局在2001和2004年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样点对胡杨种群动态、胡杨代表林分景观动态和繁殖动态进行测定,同时对影响胡杨繁殖动态的环境因子中气候水热因子、地下水和黑河上游水资源分配的时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胡杨繁殖对时间的要求较为严格,因而在此时间内对相应气候的水热分配、地表水、地下水也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即7月和8月是胡杨繁殖的关键季节,此时对水热条件的满足是保证胡杨繁殖正常进行的瓶颈,也是胡杨种群更新的关键季节。因此,为了保护胡杨而进行的黑河分水计划应在7-8月份进行黑河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8.
黑河流域额济纳绿洲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分析研究了额济纳绿洲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模式,探讨了黑河流域中下游间不同的输水条件下,额济纳绿洲东,西两河区域的水土资源利用方案和生态环境建设规模。  相似文献   
9.
奇趣网 《科学之友》2013,(10):46-47
20世纪初,俄国军人科兹洛夫和英国人斯坦因才在黑水城发现了大量的西夏文献,并运送出境。这一发现被公认为是继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敦煌遗书之后的中国第三大考古文献发现。黑水城有很多神秘的故事,其消失原因也是扑朔迷离的。虽然处于沙漠深处,却吸引着很多爱好者前来一睹它的风采……黑水城的名字由来黑水城,西夏城名,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北。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黑山威福司治所,最初是因额济纳河而得名。额济纳,原是西夏党项族语,意为"黑水"。该河来源于祁连山的雪水。每年,祁连山上融化的  相似文献   
10.
额济纳绿洲土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脆弱复杂以及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额济纳绿洲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额济纳2004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预测了未来20 a内3种水土开发速率、投入水平以及人口增长速率与3种生活类型(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组成的9种方案的土地承载力变化;最后,提出了提高土地承载力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