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力学量平均值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量子力学中的海尔曼-费曼定理的内容和应用范围,重点阐明应用海尔曼-费曼定理求力学量平均值的方法,并探讨了粒子在中心力场中的运动.  相似文献   
2.
邢志忠 《科学世界》2014,(10):110-110
<正>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利昂·莱德曼(Leon Lederman)是科学江湖中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与大名鼎鼎的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至少有四点相似之处:首先.两个人都出生在纽约市的平民家庭,他们的父辈都是来自俄罗斯的犹太移民;其次,两个人都是无神论者,不仅聪明绝顶,而且诙谐幽默,在他们各自所处的  相似文献   
3.
弗朗西斯·达尔文(FrancisDarwin)曾经说过一句颇具争议的名言:"在科学上,荣誉属于让全世界信服的人,而不属于先有想法的人。"事实上,最先提出某种科学思想的人往往最具有原创力和洞察力,他们的思想往往成为新突破的火种。可是,如果一个年轻人率先提出了新想法,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学界的充分认可,乃至与本应属于他的荣誉失之交臂,那么他一定会很郁闷、很不甘的。印度裔的美国物理学家乔治·苏达山(George Sudarshan)就曾  相似文献   
4.
该文首先阐述了RichardFeyIlman为解决经典电动力学的发散问题而做的艰苦努力,进而论述了这种努力的副产品何以便他偏爱作用量表述,以及他是如何在Dirac文章的启发下得到非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第三种形式──作用量量子化方案的。文章的第三部分叙述了费曼将其方案推广到相对论情形的尝试和费曼图的由来。最后,该文试图就路径积分方法在量子场论等领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费曼对量子场论的重大疑惑作一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费曼-海尔曼定理与能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费曼-海尔曼定理,采用力学量算符对易方法,推导出新的能量计算公式,给出能量求解的具体步骤和方法.结果表明,能量计算与算符对易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有"科学顽童"之美誉的理查德·费恩曼(旧译为"费曼")的传奇故事广为流传,诸如捉弄女服务生、闪电般的演算速度、开绝密保险柜的技巧、敲打邦戈鼓的激情、解读古  相似文献   
7.
8.
9.
笔者在标准模型下计算了两个光子的碰撞过程中产生top夸克对和一个附带的中性Higgs粒子的最低阶的散射截面.该过程从理论上可以在新一代的线性对撞机上实现.ttH的产生是探索中性Higgs粒子和Top夸克耦合与Higgs粒子质量关系的唯一的直接途径.讨论该过程对于理解higgstop耦合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是当质心能量的取值在0.5~2TeV之间,而Higgs粒子的质量在120~200GeV时,其散射截面大致在1~3fb之间.在实验条件达到相应的条件时,利用理论计算结果能为实验上寻找Higgs粒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科技大会上,谷歌X实验室生命科学小组负责人安德鲁·康拉德透露,谷歌正在设计一种纳米磁性粒子,这种粒子可以进入人体循环系统,进行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这种纳米磁性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纳米机器人”.纳米机器人的概念最早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1959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类未来有可能建造一种分子大小的微型机器,可以把分子甚至单个原子作为建筑构件,在非常细小的空间里构建物质.这意味着人类可以在底层空间制造任何东西.这是医学革命——纳米机器人可能在未来不久,就能应用到实际临床医学中去,如今不少科学家已经踏上实现这个梦想的征程.不论是能够终结癌细胞的DNA机器人,还是能够在体内“巡逻”的“健康卫士”,都在纳米尺度世界中完成现有科技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