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新科技》2005,(8):57
日本航天局不久前首次对外表示,他们计划近日对其新一代超音速客机进行关键性试飞活动,其中主角正是其最新研制中的“箭型”超音速飞机。据悉,此次新型超音速飞机试飞将在澳洲大陆内陆实验场进行,根据此前的理论设计,在这次至关重要的试验过程中,“箭型”飞机将有望飞出两倍音速的最新飞行速度记录。对此日本方面希望,这种新型超音速飞机有望替代已经停飞的“协和式”式飞机,成为新一代全球飞的最快的超音速客机。  相似文献   
2.
韩志毅 《小学科技》2008,(10):36-37
1准备废卡纸、白胶、剪刀、美工刀、直尺、稀薄糨糊、刷子、橡皮泥等材料和工具。  相似文献   
3.
托锥作为一种精度较高的测量系统,在现代飞机的空速校准试飞中有广泛地应用,其也应用在ARJ21机型的空速校准试飞试验.该文介绍了ARJ21机型的空速校准试飞试验,归纳了托锥的实际使用情况,对传感器校准、托锥选型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认为托锥法可作为空速校准合格审定试飞中表明符合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战斗机机载雷达目标编队试飞呈现大场次的多批、多路、多层次指挥、引导和决策。针对战斗机雷达目标编队传统的人工指挥引导速度慢、精度差、效率低,导致现有试飞手段满足不了试飞需求的问题,介绍了机载雷达目标编队试飞自动化指挥引导的基本全向引导法等方法、主要功能设置和模块体系结构,建立了机载雷迭目标编队试飞自动化指挥引导实现模型,并在基于地面雷达和GPS试飞指挥引导自动化系统研制中得到实现和验证。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访问东南亚的时候,若是从这个岛到那个岛,需要一整天时间。难道真的就没有比这更省时的办法吗?”  相似文献   
6.
沉积静电放电产生的高频电磁辐射会对机载电子设备尤其是高频通信系统设备产生干扰。在沉积静电环境下的机载高频通信系统科目试飞在国内民机试飞领域尚属首例,也无相关经验方法可以参考。该文通过研究咨询通告AC25-7推荐的试飞气象条件(高卷云、干燥的雪、沙尘暴),详细叙述了高频沉积静电试飞科目的背景和沉积静电的原理,介绍了高卷云气象的定义、产生和类型,结合了机载气象雷达的显示条件和地面气象台站预报的天气情况,以我国民机试飞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摸索总结出一套符合要求而又切实可行的试飞方法,为未来民机试飞实践提供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敏捷性尺度的模拟试飞方法,在地面飞行模拟器上对l架第三代战斗机的主要瞬时敏捷性和功能敏捷性尺度进行了模拟试飞,并把试飞结果与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以及F—18HARV的模拟试飞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因完成敏捷性操纵动作所需的时间都非常短暂,且在试飞过程中试飞员也很难保证每次试飞动作都一样,故通过模拟试飞获得满意的敏捷性指标难度较大,为了获得更有意义的敏捷性指标,可考虑对通常的敏捷性尺度的操纵动作进行必要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某型飞机起飞航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某型飞机详细地研究了起飞航迹计算的模型与方法 ,并对利用本文的模型和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到某机场试飞测试数据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得到了给定起飞质量和机场条件的起飞航迹计算数据 ,它与试飞结果基本吻合 ,说明模型合理、解法正确、数据准确  相似文献   
9.
飞机自动上舵是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较大隐患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军标和适航条款中针对“自动上舵”的要求,分析了自动上舵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改进措施,最后利用试飞中自动上舵现象的成功解决,证明了提出的改进措施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杜文龙 《科学大观园》2010,(11):38-39,41
不管1000个人的眼睛中有多少个哈姆雷特,自从2009年11月8日央视首度披露中国即将试飞中国四代机之后,“中国四代”就毫无疑问地替代歼-10成了更为滚烫的名词。国内外对于四代机的关注,成为军事爱好者谈论起来最自豪、最专业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