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玲玲前一晚复习功课睡得迟了,晨起时匆匆赶着去学校,因为怕迟到,连早饭也没来得及吃。第三节课下课后,她想上洗手间,站起时突然觉得一阵头晕、恶心、眼前发黑,随即全身无力,晕倒在地。同学发现她面色苍白,手脚发凉,赶紧去报告老师,才知道玲玲晕厥了。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连续给予高脂饲料24周建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分别检测大鼠血管活性物质NO、ET-1、AngⅡ、TXA2和6-K-PG的含量或活性,并计算血管舒缩因子NO/ET-1比值、血栓因子TXA2/6-K-PG的平衡比值,探讨民族药艳山姜提取物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舒缩活性因子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艳山姜提取物能明显升高大鼠血清NO和6-K-PG含量,降低ET-1、AngⅡ和TXA2含量,分别改善血管舒缩因子NO/ET-1及血栓因子TXA2/6-K-PG的比值,恢复各血管舒缩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上述结果提示,艳山姜提取物具有较好的调节血管舒缩功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效阻止AS进一步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学功能成像技术研究了刺激条件下SD大鼠体感区低频自发振荡信号的时空规律, 发现了左、右脑体感区的低频振荡信号在刺激后具有幅度增强、相位发生改变、趋于同步的现象, 并据此讨论了低频自发振荡的产生机理, 认为细小动脉的舒缩对绿光((546±10) nm)下皮层中的自发振荡贡献很大. 此外, 还研究了动脉、静脉与皮层三处的低频振荡信号的相对相位关系, 发现红光((605±10) nm)下静脉和皮层的低频振荡信号有明显的相位差别, 皮层领先静脉0.6~1.0 s; 绿光下, 动脉、静脉和皮层三处的相位差别不明显, 三者基本同步. 分析认为, 绿光下在血管处采集的振荡信号与皮层处采集的振荡信号的形成机理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