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
北京鸣虫     
虞国跃 《科技潮》2003,(9):42-43
鸣叫是生物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用以表达友好、爱情和惶恐等多种情感。不同种类的鸣虫, 鸣叫声是不同的。常见的有:蝉受到惊忧而飞离或被人捉住时,发出的警戒声;蟋蟀间搏斗时的争鸣声;单只鸣虫怡然自得的鸣叫声;或者是雄虫为吸引雌虫注意的群鸣声等等。  相似文献   
2.
荆条是华北名的山区蜜源植物。蚱蝉是习见的森林昆虫。通过对荆条花期泌蜜、蜂群活动、产蜜量、气候、蚱蝉始鸣等项目的观测。结果发现,荆条开始泌蜜与蚱蝉开始鸣叫出现日期一致,利用蚱蝉始鸣预报荆条泌蜜,方法简便、准确,对荆条蜜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钧贤 《科学通报》1993,38(4):363-363
蝉是昆虫中利用声信号进行种内通信的代表。蝉在求偶过程中,雌蝉只对同种雄蝉的鸣声有趋声行为反应。在蝉的生态环境中,不同种属的蝉同地共生在一起,它们鸣声的功率谱和主峰频率相差不大。因此,雌蝉单靠鸣声载频来辨别是否是同种雄蝉发出的鸣声是非常困难的。Doolan等用行为实验表明,雌囊蝉(Cystosoma saundersii)对同种雄蝉的辨认是一个双阶段过程:雄蝉鸣声的载频在长程通信(飞行)中起主要作用,而鸣声时间参数对于短程  相似文献   
4.
沈钧贤 《科学通报》1994,39(3):265-265
动物鸣声的时域信息,通常是种属专一的,表达一定的“语意”,对进行种内或种间声通信的动物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探讨声模式识别的机理时,有人假设动物听觉通路中有专门的时间速率识别器(rate recognizer),或时间调谐神经元(temporally tuned neurons),但至今没有实验证据;有的认为听中枢内存在某种速率带通(rate band-pass)细胞,在蛙脑中已经找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