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1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层气羽状水平井开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增产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冬丽  王新海 《科学通报》2005,50(Z1):147-147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煤层气羽状水平井的增产机理,指出羽状水平井的主支和分支在地层中广泛均匀延伸,使整个控制区域地层压力均匀、快速下降,增大了气体解吸扩散的机会,是羽状分支水平井促使煤层气产量提高的根本原因.讨论了渗透率、朗谬尔常数、吸附时间等地层参数对羽状水平井煤层气产量的影响,并得到结论:地层绝对渗透率越大,相渗曲线越陡,残余气饱和度越小,含气饱和度越高,地层压力越大,对气产出越有利;朗氏常数通过改变等温吸附线在地层压力变化范围内的缓陡程度决定吸附量改变幅度的大小,从而影响气产量的变化,吸附时间对直井开采前期气产量到达高峰期的时间长短有影响,而对于羽状水平井,吸附时间对产量的变化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羽状水平井煤层气开发的特点及其优势,根据羽状水平井开发的地质要求,对沁南盆地进行了分析,优选出羽状水平井部署区域。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外羽状流水体中的垂向混合与层化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2002年9月17日17:00至18日17:00,在长江口外E4站位 (122°40′8″E, 30°59′17″N),采用300 kHz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和温盐深仪(CTD)测得连续的水位、流速大小、流向、电导(盐度)和温度等水文资料.基于这些资料,通过文献中相应的公式,估算出水体的密度(ρ)、浮力频率(N)和梯度Richardson数(Ri),并绘制成水流流速分量、盐度、温度、ρ、N和Ri的垂线分布,从而对该站位羽状流水体中的垂向混合与层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 东西向流速分量大小范围为-0.36~0.61 m/s,南北向流速大小范围为-0.59~0.39 m/s.涨急、落急和落憩,流速分量在垂向上变化均不大;涨憩时,表、中、底层流速存在显著差异.② 涨急、涨憩,从表层至底层,盐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大,温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小;落憩,温度在中层达到最大;落急,水体出现显著的密度跃层.③ 该站位表层水体的N均较小,基本在10-3 s-1量级,水体垂向混合较好;中、下层水体的N出现10-2 s-1量级,混合相对较弱.④ 该站位水体垂向混合强度呈现涨、落潮周期变化:涨急、涨憩,Ri范围在10-2 ~101量级,混合较好;落急,Ri在中下层水体出现102量级,水体出现显著层化;落憩,整个水体的Ri大部分都小于临界值0.25,水体混合最充分.
关键词:
长江口外; 羽状流; 浮力频率; 梯度 Richardson数; 混合; 层化
中图分类号: P 731.26
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采自长江口羽状锋海区47个底质样品所做的活有孔虫定量分析表明;本海区活有孔虫在夏季和冬委的分布,与海相性强度及深度有关。活有孔虫个数稀少,主要分布在口门外。盐度低于+‰的沉积区未见有活有孔虫出现。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通过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贻贝性腺对中国龙虾早期叶状幼体进行培育,早期叶状幼体是指初孵叶状幼体至叶状幼体的第5步足开始形成,共完成了6次蜕皮。第1次蜕皮的叶状幼体没有眼柄,第3颚足及第、、第2步足外肢分别具有3、5、5对羽状刚毛;第2次蜕皮后的叶状幼体开始出现眼柄及第4步足呈乳头状突起,第1、第2步足外肢具有6对羽状刚毛;第3次蜕皮后的叶状幼体第3步足外肢发育比较成熟并产生3对羽状刚毛,第3颚足及第1、第2步足外肢分别具有4、7、7对羽状刚毛;第4次蜕皮后的叶状幼体第1触角亚末端开始出现2根长刚毛,第1鄂足顶部刚毛消失,第3颚足及第1、第2、第3步足外肢分别具有4、8、8、4对羽状刚毛;第5次蜕皮后的叶状幼体第3噪声足及第1、第2、第3步足外肢分别具有5、9、9、5对羽状刚毛;第6次蜕皮的叶状幼体第5步足开始出现乳头状突起,并对叶状幼体1至6次蜕皮后的叶状幼体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汪永晨 《大自然》2014,(4):62-65
2014年1月11日,首届"完美中国生态恢复万宁会议暨第四届中国民间水保护联席会议"在海南省万宁市召开。作为参会代表,我有幸走进万宁,在宜人的环境中认识水椰子和青皮树,并感受热带花园的迷人景致。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非等温射流理论的基础上,考虑由室内热源形成的羽状气流对非等温空调射流的热浮升作用,建立数学模型,得到了在内热源作用下非等温射流运动轨迹方程表达式。同时对不同热源形式、热源大小以及热源位置对空调射流和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根据实验结果对热源与射流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室内热源的存在将明显改变空调射流的运动轨迹,影响室内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大空间建筑居留区空调射流与室内羽状气流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非等温射流运动的物理方程时,考虑由室内热源形成的羽状气流对射流运动的热浮升作用力,得到受羽状气流作用的射流运动轨迹表达式.经现场实测验证后,上述理论分析认为,空调射流与羽状气流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射流轨迹,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9.
通过利用多分支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结合煤层气特殊的吸附和运移机理,在羽状多分支水平井产能公式和相关辅助方程的基础上,根据物质平衡原理,预测煤层气开发指标,为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优化煤层气的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吸附电镜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血清学特异性的免疫吸附电镜法对接种SPFMV的I.setosa、I.nil和网室种植的感染SPFMV的徐薯-18、新大紫甘薯叶片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被检测的四种植物汁液的稀释度分别可达到1/1280、1/640、1/640和1/160;而用无血清包被的电镜铜网检测I.setosa、I.nil和徐薯-18,其汁液稀释度仅达到1/20.比较接种SPFMV的I.setosa和I.nil植物体内病毒含量,前者高于后者.网室种植的自然感染SPFMV的两种甘薯品种,体内病毒含量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