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战国各国历法不一,五月五日禁忌原是北方晋、齐等国的习俗,后来才影响到全国,它原本与屈原没有关系。在汉末至南北朝时期,北方厌胜之术与南方救屈原结合起来,才形成了完整的端午节风俗。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的竞渡在唐代风行于南北,端午风俗在唐代才基本定型;端午使屈原永远活在民俗和民间文化中。  相似文献   
2.
端午节起源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普遍认为 ,端午节源于南方“龙图腾祭”仪式 ,但经对北方端午登山习俗的考证得出结论 ,它是起源于中原华夏族的祭天祈年仪式 ,后与南方楚越文化交融 ,演变为赛龙舟祭屈原的节俗。  相似文献   
3.
汩罗江忆趣     
我的童年是在汩罗江的姥姥家度过的。在我印象中,汩罗江的端午正是不冷不热时节,里外百无禁忌。而且有吃、有看、有玩,快活得很。我就是在年年飘香的棕子的甜糯里,跟着龙舟竞渡的鼓乐声、浆击水声、呐喊声,熟悉了汩罗江,爱上了汩罗江……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既不讲究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的这一特点。全文由端午节的风俗想到端午的鸭蛋再写到家乡的鸭蛋,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浓郁的深情。  相似文献   
5.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的传统节庆习俗与特点。  相似文献   
6.
杨超 《世界博览》2011,(12):25-25
知识分子应有的独立与坚守回望屈原与王国维,我们能否像评价萨哈罗夫一样评价他们?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也就是在这年5月,悲愤绝望、理想破灭的屈原自沉汨罗江。在汨罗江滚滚的逝水背后,除了端午节还留给后人无限遐想:士人屈原为何而死?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历史?学者钱穆曾说,对历史应该抱有温情与敬意,对屈原和他所处的时代,我们更当抱有温情与敬意,因为如何看待那段历史意味着如何看待我们自身。  相似文献   
7.
布老虎的来历现在已无从考究,但它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它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极具乡土  相似文献   
8.
端午节是与春节、中秋节并称的中华民族三大传统节日,也是炎黄子孙情感认同的一个时间点。现在人们所知道的端午节,一般都认为是与纪念屈原密不可分。其实,早在屈原之前,端午的雏形就已经存在。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有两类最基本的说法,一类起源说认为端午节俗主要源自先民避疫祈福的心理诉求,如夏至说、辟邪说、龙图腾祭祀说、祭天祈年说等。另一类起源说认为端午节源自对所敬仰的历史人物的纪念,如纪念屈原、伍子胥、介子推、曹娥、陈临、勾践等。但自秦汉以后,端午以"纪念屈原说"由沅湘渐传至全国,并相沿至今。避疫和纪念也一直成为后世端午节并行的两大主题,两千多年来传承不衰。无论是避疫祈福之说,还是人物纪念之说,都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求安祈福的价值取向、孝亲尊祖的报本观念和忠君节义的爱国情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9.
超市里的促销小姐在高声吆喝卖粽子,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快到了。看到各式各样的粽子,丝毫也激不起我的购买欲望,倒不是说做得不好,现在的粽子做得越来越精致,包装也越来越豪华了,可能是胃口也越来越怀旧的缘故吧,我总觉得比不上儿时母亲做的粽子好吃。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7,(8):21-21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人们在这一天要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仪式,纪念投江报国的屈原。不过,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端午节最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