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江平原川谷地中低产田土壤主要低产障碍因素是N素,制订了N素的调控措施,建立了水稻吸氮S型曲线和土壤供氮曲线。  相似文献   
2.
在旱稻或水稻栽培中喷施阿司匹林醋液,可增产10%~18%,并且出米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3.
4.
沙永秀  封秀芹 《汉中科技》2006,(6):33-33,35
油菜是陕南的主要油料作物,在秋播中占主导地位,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小麦,仅汉中市油菜种植面积就达110多万亩。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效益农业的发展,传统的耕作栽培方式受到了挑战,省力、省工、轻简、节本的免耕环保栽培技术越来越受到各级关注和广大农民的欢迎。我县2002年引进半免耕盖草栽培技术,经过3年多的试验、示范,2005年秋播推广面积达5.2万亩,平均亩产达165公斤,较常规栽培方式亩均增产5%-10%,节约投资50元-60元。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鱼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忻州市的稻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适宜忻州市乃至山西省北部地区稻田养鱼的养殖技术。从养鱼稻田的选择、稻田养鱼工程建设、鱼沟和鱼坑的消毒、鱼种选购及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稻田养鱼技术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6.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是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马铃薯植株基部遮光就能结薯的原理,研究成功的一项轻型农业适用技术,这项技术操作简便,省工省时,增产增收,并且能降低劳动强度,节本增效,利于大面积推广等诸多优点。但该项技术在我县尚未大面积推广,为了让群众早日接受此项新技术,并且全县加以推广,2005年在县农业局的安排下,实旌了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应用15N微区试验对氮肥在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随着作物生长的进行而逐渐提高,氮肥的损失和土壤的残留则逐渐下降。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层土壤中,占全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85%以上。氮肥的总损失在30.4%~54.4%之间,其中氨挥发损失为25.4%~33.3%,为稻田氮素的最主要损失途径。  相似文献   
8.
应用15N微区试验对氮肥在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随着作物生长的进行而逐渐提高,氮肥的损失和土壤的残留则逐渐下降.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层土壤中,占全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85%以上.氮肥的总损失在30.4%~54.4%之间,其中氨挥发损失为25.4%~33.3%,为稻田氮素的最主要损失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淀山湖主要进水和出水口水质进行年度定点监测;同时,布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稻田田面水养分含量动态.结果 表明:淀山湖进出水口水体氨氮和总磷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47和0.13 mg/L,基本处于V类水质标准;进水口水质略劣于出水口,不同进水口的水质也有很大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淀山湖水质的年度变化与稻田田面水养分...  相似文献   
10.
以半紧凑型迟熟玉米杂交种“登海11”为材料,2007年在长沙和永安两点分别做了稻田春玉米和稻田秋玉米不同施氮水平和密度二因子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稻田春、秋玉米均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增加,但中高密度下产量差异不显著,三个氮肥处理下的产量差异均不显著。春玉米主要通过增加穗数和粒重来增加产量,而秋玉米主要通过增加穗敷来增加产量;秋玉米营养期生长天数少于春玉米,使得秋玉米总生物产量和最大叶面积指数较低,从而造成秋玉米平均产量低于春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