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坡折带的油源条件、储集条件、输导条件、封盖条件与圈闭条件,并对不同沉积时期不同坡折背景下的隐蔽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受海南隆起持续隆升和中部凹陷区持续沉降,及福山凹陷非对称拉伸应力的控制,在流沙港组沉积期,福山凹陷南部缓坡东、西部形成不同的坡折带类型:即西部受美台断层控制的断裂坡折带,东部受南部缓坡古地形控制的挠曲坡折带。南部缓坡坡折带控沉积作用受湖平面变化及物源供给的影响显著,流二段沉积期控制作用弱,到流一段沉积时期显著增强,坡折背景下流一段低位期和流二段的浊积体形成机理、发育规模及展布样式也存在差异;因坡度、坡折面延伸规模及坡降产生的可容纳空间大小的不同,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控制了不同扇体发育规模及沉积相带纵向分异特征。南部缓坡坡折带是形成隐蔽油气藏富集带的有利地区。该研究结果将为福山凹陷油气藏勘探部署提供科学意见。  相似文献   
2.
地震勘探设计与评价(SED)是近些年野外采集领域兴起的新技术,该技术基于地震采集模拟软件,充分利用探区已有的地质成果和地球物理参数,建立地震地质模型进行模拟采集,并结合相关的理论技术辅助野外地震施工设计,形成了从基本参数的设计论证,观测系统的属性分析,到地震模型的模拟采集等一套完整的地震数据采集论证体系。在福山凹陷博厚-皇桐地区三维地震采集施工设计中充分运用SED技术进行基本参数的设计与论证,优选了12线3炮细分面元观测系统,属性分析表明,该观测系统在保持主测线方向覆盖优势的同时,实现了较宽方位角激发接收,有利于压制侧面和散射干扰及提高静校正耦合效果,近、中、远炮检距分布均匀,有利于速度分析。以合理的覆盖次数和相对较少的设计炮数,节约了勘探成本,实现了地震采集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潘笃武 《自然杂志》2008,30(2):122-124
1929年,王福山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物理系学习时海森伯已不在哥廷根。王福山在大学一年级时听坡耳(Robert W.Pohl)的物理课,选修夫兰克(James Franck)主持的初学者实验。坡耳是哥廷根大学的实验物理教授,他的物理课因丰富而生动的演示实验而闻名。夫兰克当时已经与赫兹(Gustav Hertz)因发现电子和原子碰撞的定律同获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4.
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下,通过对福山凹陷内250口已知钻井油气藏统计,总结油气分布规律,进而研究其时空差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福山凹陷油气主要分布于SQEls3HST,SQEls2LST和SQEls1HST中;空间上,高位域时期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中部构造转换带地区,低位域时期油气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层序(体系域)发育与油气分布具有很好的关联性,影响油气藏空间上差异分布的主控因素包括沉积相带、构造转换带及层序发育模式等。因此,提出"高位域—构造转换带—三角洲前缘"和"低位域—挠曲坡折带—湖底扇"2种三元耦合寻找有利区带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利用钻/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在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分析了福山凹陷西部美 台断层的活动演化特征。研究发现:美台断层在流沙港二期开始活动,在流沙港二期至一期,断层活动速率达到最高, 此后活动性逐渐减小;在空间上,活动强度大的部位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生迁移;同一时期断层的不同部位活动强度 也具有明显差异,总体表现为在美台断层中部断层活动性最强,而在断层两端活动性相对较弱。结合区域地层总沉降 速率和沉积体系分析,初步探讨了断层对凹陷沉降与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福山油田涠洲组广泛发育低阻油层,储层低阻成因机制认识不清与储层流体准确识别是制约涠洲组高效勘探开发的主要难题。以花场、白莲、永安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岩石物理实验、地层水分析化验、测井、试油等资料,围绕地层水矿化度、淡水钻井液侵入、束缚水饱和度、黏土附加导电性、含油饱和度5方面因素展开分析研究。明确不同地区低阻主控因素,深入分析不同成因机制的岩石物理和测井响应特征,针对性构建综合储集指数、侵入因子、电阻增大率等流体敏感测井评价参数。结合测井解释及生产试油情况,建立相应流体识别图版,应用于涠洲组27口井58个试油层位。结果表明,流体识别符合率由76%提高到84%,有效提高了涠洲组低阻油层流体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人性主要由基因决定,但没有必要为了让人们对生物工程产生恐惧寻找合理的借口而搬用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8.
 综合利用钻井、分析化验、岩心等资料, 研究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西部地区流二段(流沙港组二段)湖底扇的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 通过钻井标定, 结合地震属性分析, 精细刻画湖底扇体的空间分布形态。结果表明, 流二段湖底扇形成于福山凹陷的缓坡带一侧, 其受控于同生断裂所形成的断裂坡折;流二段湖底扇主要由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滑塌体经过多级断裂控制后进入湖底形成, 具有近物源区、多期叠置发育的特点;流二段湖底扇形成于低位体系域形成晚期, 主要包括浊积型、滑塌型两种成因类型, 扇体形成的触发机制主要为凹陷内强烈的火山活动;流二段湖底扇上部及下部发育巨厚的暗色泥岩, 是凹陷内最主要的烃源岩, 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结合东西部构造差异特征,在福山凹陷中部识别出一个构造转换带,该构造转换带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流沙港组沉积时期,位于东西部接壤部位花场低凸起之上,转换带两侧分属为2个伸展构造体系,断层的走向和构造样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花状构造的发育表明存在区域走滑作用,与转换带的成因密切相关。构造转换带为物源入口,控制着砂体和沉积体系的运移方向和展布范围;深层反向断裂有利于油气的疏导和封存;复杂的断裂体系有利于断鼻和断块圈闭形成,同时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构造转换带具有双向油源条件,发育独特的油气成藏模式和多种油气藏类型,由此可见该转换带对油气成藏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初福山的历史终结热弥漫全球,或贬或褒不绝于耳。同时,被福山视为自由民主社会羁绊之一的民族主义在之后的发展却是甚嚣尘上。那么福山是如何来看待民族主义的呢,他又为民族主义设计了什么出路呢?通过对其民族主义看法的解读,可以看出,在福山看来,民族主义的出路在于逐步脱离政治而实现现代化,但民族主义的发展并不乐观。建立在相互尊重主权、文化基础上的“新型的民族主义”现在仍然是可供选择的理想途径,是民族主义发展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