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碳化硅水基浆料体系的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碳化硅水悬浮液的Zeta电位的测量及不同实验条件下浆料粘度的测定,研究了浆料pH值,固相含量,转速及添加剂对碳化硅水基浆料稳定性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硅浆料的粘度随着固相含量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而增大,添加剂Al(OH)3溶胶可以改善SiC浆料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3.
多晶3C-SiC薄层的淀积生长及结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FCVD生长法,以较低生长温度,在Si(111)衬底上淀积3C-SiC(111)薄层。用XRD、VASE、XP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薄层的结构、光学常数、组分及化学键等性能。XRD显示薄层具有明显的择优取向特征。VASE测量出薄层的折射率为2.686,光学常数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反映出薄层的多层结构。XPS深度剖面曲线表明薄层中Si/C原子比符合SiC的理想化学计量比,其能谱证明C1s与Si2p成键形成具有闪锌矿结构的3C-SiC。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碳化硅(SiC)作为保护渣熔速调节剂的特性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以SiC替代炭质材料可大大降低保护渣对超低碳钢连铸坯的增碳和渗碳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SiC颗粒级配的方法形成了SiC-Si复相陶瓷材料,研究颗粒级配SiC-Si的组织结构及其对SiC-Si复相陶瓷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iC颗粒级配方法能明显改善SiC-Si复相陶瓷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粗细颗粒间的级配具有相互强化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光滑摩擦表面的获得与稳定;同时可提高复相陶瓷对断裂磨损的抗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稻壳灰与不同孔隙度石墨在(1650±50)℃反应生成碳化硅涂层的特性.涂层的厚度和密度随加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高孔隙的电极石墨,其涂层的界面结合强度和抗热震性优于低孔隙的高纯石墨;涂层的抗氧化烧蚀则后者优于前者.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涂层为β晶型碳化硅,用X650扫描电镜观察,碳化硅涂层呈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木材陶瓷制备多孔SiC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椴木木粉/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经高温碳化制成木材陶瓷,然后经熔融Si反应性渗入制成了多孔的SiC陶瓷.借助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木材陶瓷和多孔SiC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利用阿基米德法和三点弯曲法测定了木材陶瓷和多孔SiC的显气孔率和弯曲强度.结果表明,木材陶瓷是非晶碳材料,含有C—O—C醚键、C—C双键及C—H结构等,多孔SiC是由主晶相β-SiC和少量第二相Si组成的复合材料;多孔SiC遗传了木材陶瓷的多孔结构;木材陶瓷向SiC陶瓷的转变使弯曲强度从12.6MPa提高到73.8MPa,显气孔率从64.1%降至53.2%。  相似文献   
8.
孙绍基  梁爽 《科技信息》2011,(28):325-325
本文主要概述了碳化硅冶炼炉的发展历史,指出了其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及改进方向,对设计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型三维编织碳/碳化硅复合材料存在较强的各向异性,而各个方向的性能数据积累不足,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方法尚不完善,为了发现新型三维编织碳/碳化硅复合材料在冲压发动机喷管中应用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找到相应地解决措施,开展了这种复合材料应用于冲压发动机喷管的承压强度计算和承压实验研究。对承压实验中出现的低压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低压破裂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分析结果表明:C/SiC喷管喉部密度较低,导致强度较低,承载能力下降,是首次强度验证实验过程中该局部破坏的原因;为提高喷管强度,需要通过其形状设计并控制沉积流场,保证其喉部的沉积密度达到1.9g/cm3以上。对改进后的喷管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满足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对喷管喉部和纵向密度的分布进行工业CT无损检测,确保喷管密度的分布均匀。 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等技术分析了一种无金属催化辅助下制得的SiC纳米线的生长过程及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SiC纳米线端部就形成凝固熔滴.凝固熔滴在随后的纳米线择优沿[111]方向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向前推进.凝固熔滴中除了含有Si和C以外,还含有O.SiC纳米线的生长机制因属于气-液-固机制,反应气氛中的氧代替金属催化剂参与了SiC纳米线的形核及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