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阐述邢窑发展沿革、历史地位,通过过对邢窑白瓷的的胎形装饰、胎体装饰、刻划划、印花、戳印、镂空装饰、点彩装饰、纹饰装饰具体体评述,对唐代代邢窑白瓷装饰饰特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骆冲窑始烧于五代时期,是繁昌窑早期阶段的代表性窑口.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对骆冲窑青白瓷胎、釉样品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并比较了其与唐五代时期的定窑白瓷、五代时期的景德镇窑白瓷和青山窑白瓷的异同;同时对其白度值、显微结构、吸水率和烧成温度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显示,骆冲窑青白瓷与定窑白瓷有很高的相似度,白度值可以媲美白瓷;样品胎体结构致密,已达到较高的烧造温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对中和窑青白瓷胎釉化学组成进行测试,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试图从器物的内在属性方面还原中和窑的制作工艺、发展演变规律、产地特征.结果表明,中和窑青白瓷坯料采用当地瓷土,为"一元配方",釉料为钙釉配方.早期中和窑胎料处理较精细,中期釉料配方发生了改变,且较早期稳定,制作工艺水平有所提升,晚期瓷土采集点可能发生了改变.胎中ZrO_2/Rb_2O值可以区分城关窑、中和窑、桂平窑,其均值分别为0.06、0.08、1.08.对比安徽繁昌窑、武昌青山窑、景德镇湖田窑、福建德化窑,城关窑、中和窑青白瓷胎具有高Rb、高Sr、低Zr的特点,广西桂平窑具有低Rb、高Sr、高Zr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对邢窑巩义窑白瓷化学组成的模糊聚类分析表明:邢窑不同时期细白釉瓷的胎料产地和配方有所不同;巩义窑唐代3个细白釉瓷的胎料产地和配方非常接近;邢窑巩义窑细白釉瓷胎的化学组成有些相似,但胎料产地不同.邢窑巩义窑粗白釉瓷胎的原料产地各自都比较集中,配方比较简单,化学组成有些相似,但不同窑口的胎料产地也有所不同.两窑窑工在制作工艺上曾有过交流.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2012,(33):3212
邢窑以生产白瓷著称于世,邢窑白瓷开创了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人们常用"类银似雪"来形容邢窑白瓷的釉色之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其遗址在河北省临城、内丘、邢台等地区相继被发现.内丘城关西关北窑址的隋代灰坑中出土了一批具有透影性能、胎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阐述了宋代青白薄胎瓷的刻划花技艺,呼吁继承和创新这一稀世鲍雕技艺。  相似文献   
7.
在河南巩义白河窑址发现了迄今考古发掘时代最早的白瓷,同时在白河窑和黄冶窑晚唐地层中也发现了若干青花瓷残片,这是目前唯一在窑址发现的唐青花标本,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意义。通过对白河窑北魏青瓷、北魏白瓷和唐代白瓷进行化学组成、烧成温度、显微结构、白度等一系列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分析的手段对数据归纳处理,首次阐明了白瓷在河南巩义起源与发展的演变规律。另外,通过对白河窑和黄冶窑两个窑址出土的唐青花、唐代白瓷、唐三彩以及白釉蓝彩标本的综合测试分析,从科技角度揭示了唐代青花瓷产生所经历的"唐三彩—白釉蓝彩—唐青花"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演变规律,为探讨青花瓷的起源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邢窑是我国北方古代的著名窑场,以生产白瓷著称于世,其兴盛于隋唐,至五代走向衰落,而考古界大多认为,金代的邢窑基本属于定窑系.本研究通过对河北邢窑遗址出土的470余件瓷器标本的化学组成、烧成温度、釉面白度以及物理性能的系统测试与分析,首次从科学技术角度较为全面的反映了邢窑自隋代至金代的发展演变过程,这对于补充和完善中国古陶瓷科技发展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邢窑开创了我国烧造白瓷的时代,产品远销海内外.其白瓷、青瓷化学组成的模糊聚类分析表明:邢窑粗白釉和粗青釉瓷胎的原料产地比较集中,细白釉瓷和透明细白釉瓷胎的原料产地比较分散;隋代透明细白瓷釉的原料产地或配方和粗白瓷釉、细白瓷釉都有所不同;北齐、隋代粗青瓷釉的原料产地或配方与粗白瓷釉、细白瓷釉、透明细白瓷釉也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广西青白瓷受江西景德镇青白瓷影响,自北宋开始烧制。北宋中晚期广西青白瓷烧造技术精进,造型纹饰融入了地域特色元素,产量逐渐增大,北宋中晚期是广西青白瓷的繁荣阶段。宋末元初,广西青白瓷产业逐渐衰落并最终停止烧制。广西青白瓷的产生发展得益于制瓷原料充足、地理条件优越、窑工经验丰富及当地审美水平提高等因素,反映了宋代广西制瓷工艺的进步及广西与江西景德镇地区技术交流的频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