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0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La(NO3)3·6H2O、(NH4)2Fe(SO4)2和Fe2O3为原料,运用正交实验法确定最优实验条件,利用固-液界面法制备稀土铁酸盐超细粉末———铁酸镧.对产物进行部分物理测试,分别测定其全铁、亚铁离子含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其形貌和粒径.结果表明,产物为均匀的圆球状纳米微粒,平均粒径76.0nm,反应中没有经过中间化合物,而是在固液界面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选择了4个银河系中累积光谱型为G型的球状星团作为样本,采用3种不同的引力势模型,计算了它们的轨道参数并画出了轨道图,发现不同的引力势模型对轨道形态的影响并不大,但对球状星团的轨道远心距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两个近银心距较小的样本星团的轨道图中发现了异常了异常现象,验证了混沌现象确实时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一种具有特殊形貌的超细镍粉制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NiCl2为主要原料,水合肼液相还原合成了刺球状的超细镍粉。刺球状颗粒是球状颗粒表面上长满了锥状刺。同时研究了NaOH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超细镍粉形貌的影响。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镍粉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镍粉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同时颗粒的尺寸可控,随着工艺条件和还原剂浓度变化,粒径在0.1~0.7μm之间变化,相应的刺长在20~250nm之间变化,刺的直径在20~80nm之间。  相似文献   
4.
陕南早寒武世磷酸盐化囊胚期及原肠胚期动物化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华洪  陈哲  张录易 《科学通报》2004,49(2):177-180
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卵及其早期发育阶段的产物在探讨生物分类和系统发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却常常难以保存为化石或难以辨认, 因而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 陕南早寒武世宽川铺段(灯影组顶部)发现大量磷酸盐化的球状化石标本, 其中的一些保存有十分精细的超微结构, 可以辨认出一个卵膜内的受精卵经可能的胚盘形成、囊胚发育、胚盘扩展形成原肠胚直至胚胎的组织分化和幼体孵化的较为完整的演化序列. 这一发现及进一步研究将为早寒武世早期后生动物起源、分类、辐射演化及个体发育提供不可多得的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5.
球状飞射物对屋面瓦片冲击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典型的球状混凝土飞射物,研究其对一种典型屋面陶土瓦片的冲击破坏作用.基于ANSYS/LS-DYNA平台,参考落球冲击试验方法建立冲击碰撞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选取Johnson-Holmquist-Ceramic本构模型模拟陶土瓦片材料,引入单元应变失效准则模拟瓦片破坏情况,采用显式动力学方法研究落球冲击试验中瓦片应力、应变、变形的时变机理.对冲击速度、球块质量、瓦片倾角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瓦片最大等效应力与冲击速率及球块质量大致成正比,与瓦片倾角相关性不大.冲击过程是一个能量显著转移的过程,根据损伤方程计算出陶土瓦片能承受不超过34.35m·s~(-1)的来流风速下球状混凝土飞射物的冲击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6.
詹想 《科学世界》2014,(2):100-101
<正>金牛座位于猎户座的西北方,是一个大型星座,其主星α(中文名"毕宿五")亮度为0.8等,是一颗红色亮星,好像一只急红了的牛眼。在毕宿五周围有六七颗星组成一个V字形,这就是漂亮的毕星团。这个"V"字的一边指向御夫座五边形最南端的那颗2等星(这颗星看起来好像属于御夫座,实际上是金牛座的β星,中文名"五车五"),另一边指向一颗3等的金牛座ζ星(中文名"天关"),这两条边就是"金牛"的两只"牛角"。关于这头牛的来历,在希腊神话中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克里特国王弥诺斯为了巩固王位,向海皇波赛冬祈求一头牛作祭礼。海皇答应了他的要  相似文献   
7.
表面结构对纳米粒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设计出具有理想表面性能的纳米材料,需要精确的表面热力学参数来确定纳米粒子的构效关系.通过微乳法合成5种粒度在32~119 nm球状硫化镉(CdS),利用溶解热力学原理及热力学基本理论,通过实验获取了不同尺寸纳米CdS的溶解热力学函数,建立不同尺寸纳米球摩尔表面热力学和...  相似文献   
8.
以硝酸铋和碘化钾为原料,水和乙二醇单甲醚的混合液为溶剂,通过水-溶剂热反应制备BiOI可见光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和Brunauer-Emmett-Teller(BET)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和表征。以甲基橙作为模型污染物,测试了BiOI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并探讨了其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乙二醇单甲醚在混合溶剂中的比例对于BiOI光催化剂的形貌和性能有显著影响,乙二醇单甲醚的体积分数为50%时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达到77.9%,约为纳米片状BiOI光催化剂的14倍。  相似文献   
9.
将沥青基球状活性炭(PSAC)浸渍一定浓度的Na2CO3,制备了一种高性能脱硫剂(PSAC-I)。利用N2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元素分析等手段对脱硫前后的PSAC-I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SAC-I的脱硫产物和失活原因,考察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PSAC-I的脱硫效果远好于普通煤质柱状活性炭和商用活性炭脱硫剂;PSAC-I的脱硫产物主要为单质硫和少量的硫酸,当PSAC-I的孔隙被脱硫产物充满或者孔口全部被堵塞后即失活;PSAC-I脱硫最佳温度为30℃,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不利于H2S的脱除;提高原料气相对湿度有利于提高硫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青海、甘肃、宁夏的轮藻植物,计有3属、11种和1变种,其中的拟球状论藻Chara pseudoglobularis Zheng et Han sp.nov.密刺轮藻Chara densispina Han et Zheng sp.nov。为新种,其它为本地区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