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蒸发和吸湿法测量多种织物的透湿速率,并且仔细研究用蒸发法时,织物润湿程度在透湿过程中的变化,发现织物在透湿过程中的润湿和放湿,以及织物的表面性状是影响其放湿速率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产原毛表面各种污染物的特点、分布状态及其去除过程,提出了原毛表面污染物去除过程的四个阶段:润湿阶段、溶胀阶段、快速去污阶段和慢速去污阶段;原毛表面污染物可分为附着层、混凝层和结合层。各层污染物在纤维表面附着状态不同、结合形式不同,因而各污染物洗涤难易程度和去除机理各不相同.结合层污染物较难去除,洗涤时针对结合层污染物特点需采用特殊工艺。  相似文献   
3.
液相浸渗中纤维非润湿性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维与金属液的非润湿性是液相浸渗制造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障碍之一。实验发现纤维的非润湿性使其在自然排布时的浸渗缺陷必须存在。通过提高液相浸渗压力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浸渗效果,但仍有细小的浸渗缺陷必然存在。通过提高液相浸渗压力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浸渗效果,但仍有细小的浸渗缺陷无法消除,采用颗粒与纤维的混杂使纤维丝相互分离,消除了充填“死角”而使纤维束内完整充填并且均匀分布,提高浸渗压力和混杂预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以溴化锂水溶液为工质的水平管吸收器,考虑润湿比、变膜厚和横向对流作用,建立了描述管表面的降膜流动和管间滴状吸收传热传质耦合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涡量一流函数法进行数学模型求解。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溶液温度、浓度和吸收速率沿管排不同位置和水平管管问的变化,以及溶液喷淋密度和进口浓度对吸收器整体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喷淋密度可以改善吸收器传热性能,提高溶液进口浓度可改善传质性能,滴状吸收过程约占总吸收量的20%。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说明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石油磺酸盐对砂岩润湿性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Washburn方程建立了测定及计算方法。结果 通过相对润湿接触角概念的提出,得到了砂岩-重烷基苯石油磺酸盐水溶液体系润湿性的测定结果。结论 建立的砂岩.石油磺酸盐水溶液体系的润湿接触角测定方法是一简便、准确的方法。石油磺酸盐水溶液浓度的变化将对砂岩的润湿性质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微观角度,通过研究颜料分散、润湿过程、颜料分散稳定化机理,分析了包装印刷油墨粘性影响因素,为解决生产环节掉色问题提供良好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van Oss范德华表面张力拟合法,拟合出了聚偏氟乙烯(PVDF)疏水微孔膜和润湿PVDF膜的各界面张力,证实了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入侵机理同样适用于二乙醇胺(DEA)溶液浸润PVDF膜。通过吸附实验和HyperChem软件的分子优化推算出了DEA分子在固液界面的相互干扰能,利用Hamaker算法计算了DEA分子与PVDF膜的相互干扰能。结合DEA分子的固液、固气相互干扰能和Starov界面吸附常数方程,定量计算出了DEA分子在PVDF膜上的固气界面吸附常数几乎为0,即DEA分子在自发浸润过程中吸附在固气表面的可能性极小,从而证实了DEA溶液缓慢浸润PVDF疏水微孔膜的机理是由于固液界面吸附导致固液界面张力下降而引起的液气界面附加压力反向。从相互干扰能的角度研究了润湿现象,并基于所得机理提出了抵抗润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中研究离子液体应用于电润湿显示器件的导电流体性能. 选取极性较大的乙基咪唑为离子液体的阳离子,改变阴离子的亲疏水性,对比了几种离子液体的温度窗口、粘度等物理性质,并重点研究了离子液体亲疏水性对电润湿特性、油墨萃取、器件响应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在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上添加羟基基团,得到具有更强亲水性的离子液体. 结果表明:亲水性高的离子液体在介电材料含氟聚合物表面的初始接触角比较大,对油墨中染料的萃取程度比疏水性离子液体弱,证明了电润湿器件更适合选取亲水性高的离子液体作为导电流体. 最后,以1-乙基-3-甲基咪唑二腈胺盐离子液体作为导电流体制备的电润湿器件得到了较佳的电学和光学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9.
 作为极端润湿表面的一种,超亲水薄膜表面由于具有自清洁、防雾、防腐蚀等特性,成为现代工业、城市建设等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界定极端润湿表面的一种方法为接触角的测量,因此获得更高精度的接触角对极端润湿表面工程具有重要意义。讨论了在超亲水薄膜表面提高接触角精度的3种算法,包括量高法、圆拟合法及椭圆拟合法,结果显示接触角在接近0°时通过圆拟合算法能够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
燃烧源PM2.5微粒润湿性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W ashburn动态渗透压力法研究了燃煤电厂与垃圾焚烧发电厂PM2.5微粒的润湿性能及其与微粒形态和组分的关系,并考察了添加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JFC、FS-310、Silanol w22)对水润湿燃烧源PM2.5的改善作用.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了微粒的形态和化学组分.结果表明:微粒的形态和组分对润湿性能有较大影响,垃圾焚烧发电厂PM2.5微粒的水润湿性能优于燃煤电厂PM2.5;不同润湿剂改善燃烧源PM2.5微粒润湿性的效果与微粒特性密切相关,SDS,Silanol w22可明显改善燃煤电厂PM2.5微粒的润湿性能,而FS-310,JFC则对垃圾焚烧电厂PM2.5微粒有显著改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蒸汽相变提高燃烧源PM2.5脱除效果及湿法除尘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