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通过对哈尔滨东部地区海西期钾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兴蒙造山带的演化.研究区钾长花岗岩呈肉红色细粒,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岩石中siO2的质量分数为74.70%~75.70%,为酸性岩.Al2 O3的质量分数为12.07%~13.18%;Na2O+K2O的质量分数为7.78%~8.09%,K2O/Na2O为0.93%~1.60%.里特曼指数为1.85~2.06.∑REE的质量分数为96.32×10-6~172.83×10-6,δEu为0.21~0.77,为铕负异常;铝饱和指数为0.88~1.12,属于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与造山带垮塌导致的大规模岩石圈伸展作用有关.该花岗岩LA-ICP-MS锫石U-Pb年龄为(298.54士0.86) Ma(MSWD=0.94),属于晚石炭世,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拼合后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2.
Hercynian (Variscan) orogenic belts, including the European-NW African orogen, the Appalachian orogen of North America and the central Asia-Mongolia- Hinggan orogen, etc.,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world. Their extensions are often several thousand ki…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海西期造山带的演化:来自花岗质岩石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兴安岭海西期花岗质岩石的地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以及晚古代生代沉积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的分析结果表明,海西早期的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组合(375~350ma)主要分布于乌奴尔和多宝山地区,前者形成于弧后盆地的引张环境,后者形成火山弧环境,海西中期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390~310Ma)主要分布于多宝山地区,形成于板块碰撞后的的中 升环境,海西晚期的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290  相似文献   
4.
海西-印支期中国南方的盆地演化与层序格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加里东运动以后,扬子和华夏陆块拼合成统一的华南板块.自早泥盆世至中二叠世茅口期,华南板块和西边的三江构造区开始了以伸展作用为主的海西运动,中国南方的沉积、构造演化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的性质,盆地类型则从陆内裂陷盆地演变为被动陆缘裂陷盆地.以东吴运动为标志,中国南方开始了印支运动,其板块活动转变为活动大陆边缘,进入到弧后盆地和前陆盆地阶段.因此,海西-印支运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构造旋回.据此,将海西-印支旋回划归为一个一级层序,再根据不同时期,盆地所处的演化阶段和盆地类型的差异,划分为6个二级层序.其中,二级层序SS1~SS5反映了海西期中国南方从陆内裂陷盆地到被动陆缘裂陷盆地所经历的初始拉张-拉张发展-停滞-成熟的全过程,而二级层序SS6却反映了印支运动早期弧后盆地和前陆盆地的形成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琼中海西期钾玄质侵入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最近, 在海南中部新发现了钾玄质侵入岩. 它们富钾(K2O =2.9%~5.1%; K2O/Na2O=0.95~2.12), 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 强烈亏损Nb和Ta, 适度亏损Sr和Ti, (87Sr/86Sr)i = 0.70859 ~ 0.71425而εNd(t)=-2.77~-7.49, 来源于EMⅡ型地幔源区, 其源区富集可能与石炭纪-早二叠世华南板块向印支-南海板块俯冲时, 洋壳及陆源沉积物在深部(榴辉岩相)产生的大量流体-熔体对亏损地幔的交代有关. 钾玄岩结晶年龄为(272±7) Ma(SHRIMP锆石U-Pb法), 与琼中强过铝花岗岩时代相近, 且都普遍具有同侵位韧性变形构造, 应形成于后碰撞阶段早期(同逆冲期). 钾玄质侵入岩的原始岩浆是由于俯冲板片断离、热软流圈上涌, 导致富集了的楔形岩石圈地幔—含金云母石榴石橄榄岩发生减压脱水熔融的产物, 熔融深度>80 km, 熔体上升过程中与不同的地壳物质发生了混染并伴随分离结晶作用(AFC). 结合其他资料, 提出华南板块向印支-南海板块的碰撞拼贴发生于约287~278 Ma, 是Pangea超级大陆聚合过程的一部分, 缝合带可能位于Song Ma-北部湾-云开大山北缘-武夷山一线.  相似文献   
6.
新疆北部海西期造山褶皱带与地体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荣龙 《科学通报》1992,37(10):927-927
新疆北部海西期造山褶皱带分布很广,达八条之多。这在其他地区是少见的。造山带的沟盆沉积建造、蛇绿岩套、岩浆弧火山作用,钙碱系列Cu-Ni硫化物基性杂岩体,以及指示造山期结束的富碱侵入岩遍及阿尔泰、东西准噶尔和天山山系。传统观点认为造山作用与西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