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陆架海而言除了冰体积效应,温度效应外,还有由于大陆淡水注入引起的,使δ^18O值负向偏移的效应,而且在低海平面时期,当沿岸水团盛行时,这种效应起主导作用。笔者将这种效应从广州的盐度效应中分离出来,称为陆架海的负值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环境海洋学的渤海湾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涛  周忠海 《山东科学》2006,19(5):36-39
人类的活动,使渤海的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赤潮频频发生,渔类资源渐趋枯竭。本文根据现有的数据从环境海洋学的角度对渤海的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洋学会和韩国海洋学会将于2011年11月6—7日在厦门召开中韩围填海环境影响与管理政策国际研讨会。会议主题为围填海的环境影响与管理政策。征文范围:围填海的历史、现状及需求;典  相似文献   
4.
冲绳海槽中部沉积岩芯的古海洋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焱光 《科学通报》2001,46(Z1):68-73
根据冲绳海槽中部的两个沉积岩芯(155和180)浮游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变化特征, 结合沉积序列、千年尺度气候波动事件对比、碳酸盐旋回及AMS 14C测年等资料对岩芯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 对两岩芯沉积物中记录的古环境信息进行释读, 探讨研究区末次间冰期以来古气候的变化规律和冰消期内部的短时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 结果表明末次冰期最盛时(氧同位素2期)冲绳海槽中部可能有古长江和古黄河的淡水影响, 冰期-间冰期氧同位素值及变化幅度证明了边缘海对气候变化的“放大”效应. 底栖有孔虫Uvigerina的δ 13C值在冰期时明显变轻, 表明冰期时黑潮主轴东移, 影响范围萎缩. 对180岩芯中存在的“新仙女木”(YD)期气候突变事件进行了对比分析, 表明冲绳海槽地区的气候变化虽然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控制, 但一些地域性的因素(如东亚季风)对研究区也有一定影响. 还对“YD”事件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 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Fairbanks将YD期解释为两大融冰事件引起两次海平面快速上升之间一个短暂的海平面回升-滞缓期的观点. 底层水团与西北太平洋深层水团的交换程度减弱, 含氧量降低, 对CaCO3物质的溶解作用增强, 并使得冲绳海槽地区的CaCO3旋回与“大西洋型”CaCO3旋回一致.  相似文献   
5.
在一项独特而引发争议的实验中,36岁的俄罗斯女科学家纳塔莉亚·阿维斯森科赤身裸体跳入温度只有零下1.5摄氏度的海水中,试图驯服两头白鲸。纳塔莉亚是一位潜水高手,之所以选择裸体是因为海洋学家告诉她,白鲸不喜欢接触人造材料。  相似文献   
6.
南海南部近百万年来钙质超微化石氧、碳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南海南部ODP1143站近百万年来钙质超微化石进行了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超微化石δ^18O比值与浮游有孔虫和底栖有孔虫δ^18O比值呈同步变化,但超微化石δ18^18O值较浮游有孔虫δ^18O值平均高1.869‰,比底栖有孔虫δ^18O值平均低3.855‰,超微化石δ^13C值与浮游有孔虫和底栖有孔虫δ^13C值之间相关性不明显,三者存在系统差异,超微化石δ^13 C值要比底栖有孔虫δ^13C值平均高0.76‰,比浮游有孔虫δ^13C值低0.460‰。在氧同位素14-8期之间,超微化石δ^13C值有一明显的高值段,另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超微化石δ^13C值变化与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指示超微化石δ^13C值可以作为表层海水古生产力变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选取[10~35°N,110~165°E]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利用2002年7月~2005年12月Argo浮标数据对AVHRR/MODIS/TMI SST的daily(升轨)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VHRR/MODIS/TMI daily SST与Argo浮标5~6 m层温度总体的均方差rms在0.6~0.9℃,平均偏差bias在-0.2~0.2℃,平均绝对偏差bias_abs在0.3~0.7℃.这与三传感器全球范围的SST反演目标相当,说明在本区域SST反演不存在显著偏差.各遥感SST与浮标温度的差异存在季节变化,夏季偏高,很可能与夏季垂直混合较弱,比对采用的实测水温与海表温度差距较大有关.在3种遥感SST中,TMISST偏离实测值的程度最高,且偏离范围较大.作者认为这与该区域黑潮经过,产生诸多涡旋和锋面,SST时空变化剧烈而TMI空间分辨率较低有关.本研究将为此西北太平洋海域的多源SST融合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from ODP Site 1146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shows that abundance of Bulimina alazanensis, sometimes up to about 90%, decreased gradually since 3.2 Ma, especially at 2.1 Ma. Abundance of other benthic foraminiferal species, Globobulimina sub-globosa and 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 increased after 2.1 Ma. Comparison with changes in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s of planktonic and benthic foraminifera shows that high abundance values of B. alazanensis corresponded with lower values of oxygen isotope, but for carbon isotope, high values of the species were consistent with heavier carbon isotope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and lighter carbon isotope of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respectively, and vice versa. Considering factors such as uplift of Bashi Strait, expansion of the North Hemisphere Glaciation, strengthening of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variations in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 of foraminifera, changes of B. alazanensis in ODP Site 1146 suggest that the source of deep water masses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changed from the warm Pacific deep water with high oxygen content to Pacific Intermediate water with low oxygen content at 2.1 Ma. In addition, the strengthened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resulted in increased pri-mary productivity, high nutrient and suboxic bottom water. Variations in species of B. alazanensis seemed to be unable to tolerate environmental stress induced by deep water masses and productivity changes.  相似文献   
9.
10.
水下考古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海洋学、水声学和机器人等诸多学科,是一个充满高新科技的正在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