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57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考证,通渭县历史上曾经是林深草茂的牧区,有“多草深堪牧”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中央政府非常重视西北地区的植树种草、荒山绿化和畜牧业发展工作。1956年将通渭县列为黄河中游控制水土流失100个重点县之一。1980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扶持建设的甘肃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1983年又列定为时肃薪炭林、经济林营造范围区,进行了大量的供煤植薪和种草养畜工作。这期间。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由于河道演变造成国土大片流失的范例很多,仅就黑河市爱辉区张地营子乡放马厂段而言,黑龙江每年在汛期,都有大片国土流失,大面积耕地被毁。造成上述原因的因素很多,一是黑龙江沿岸多为低缓山地,土质多为细砂质土,此土质极易被冲刷,造成流失。二是由于俄方黑龙江沿岸地势较高,且地质条件多为岩石,由于逐年冲涮,使我国黑龙江沿岸多处形成易冲涮的凹岸。如图I。因形成凹岸,使河道由直变曲。河流在弯道上的水流并不是直线行进的,,由于水流转弯所产生的离心率,使弯道处的水面发生倾斜,与水平面成交角a,见图2,且在弯…  相似文献   
3.
攀枝花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攀枝花市部分地区的Landsat-5 TM(1988年)和Landsat-7 ETM (1999年)遥感数据,通过遥感图像信息挖掘,提取植被覆盖度、沟谷分布、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壤成土母质等信息,结合地形数据等水土流失因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取水土流失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区水土流失的强度等级以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表明,水土流失变化主要发生于植被覆盖不良的荒地和坡耕地上,其中坡耕地水土流失变得最严重,大部分为强度及强度以上级别水土流失区.从地貌上看,水土流失变化主要发生在低山、丘陵地区,这些地区人类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大量开垦耕地,有利于水土流失发生.从岩类上看,半胶结砂岩、粘土岩岩组和紫红色泥岩、砂岩、页岩岩组分布区,由于多开垦为耕地,抗蚀能力弱,且多未实施保水保土措施,因此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治理与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一个重大问题,而发展牧草业是实现生态治理、保护和建设的基础。因此,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战略,大力发展牧草产业,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对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皖西大别山区水土流失机理分析及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地质构造、历史原因、人为活动等因素,皖西大别山区水土流失一度严重,流失面积曾高达本区面积的60%。20世纪90年代,经小流域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土流失仍是本区突出问题,本文对水土流失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蒋燚  朱积余 《广西科学》2003,10(4):317-320
1997~ 2 0 0 0年在广西苍梧县林业科学研究所的 3年生湿地松林中 ,按相同坡向、坡位、坡度设置 2 0 m× 5m的集雨区、集水槽、蓄水池构成 3个地表径流场 ,其中 为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m)纯林 , 为马占相思×湿地松 (Pinuselliotii Engelm)异龄混交林 , 为湿地松纯林 (对照 )。再在 2年生黄皮 (Clausena lansium) 果园设置 4个地表径流观测场 ,设置方法同上 ,其中 ,径流场 A内种扶芳藤 (Euonymusf ortunei)、B内种花生 (Arachishypogaea) ,C内种鸡骨草 (Abrusmollis)、D未间种植物 (对照 )。测定径流场的地表径流量 ,径流的含沙量、淤泥量及其样品中的全 N、全 P2 O5、全 K2 O、有机质和 p H值 ,分析土壤养分的流失 ,评价不同造林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 ,马占相思纯林和马占相思与湿地松的异龄混交林 ,水土流失量分别比对照 (湿地松纯林 )减少 5 0 .70 %和 17.77% ,年平均含沙量分别比对照减少 5 0 .35 %和 4 2 .0 6 % ,黄皮果园间种扶芳藤模式的水土流失量和含沙量分别比对照减少 90 .36 %和 6 5 .78%。  相似文献   
7.
泥砂钟乳——一种特殊的沉积构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钟建华  马在平 《科学通报》1997,42(17):1853-1856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因流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黄土地区而含大量泥砂,使其下游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以米脂、洛川为代表的典型黄土丘陵区、黄土源区的野外考察,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黄土披盖形式、地貌发育规律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明显表现于二者沟谷发育特点及发育规律上,导致沟谷延伸速度的显著不同两地区水上流失形成主要受各自不同的地貌发育规律控制,均需经历一个较长的强水土流失期.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下的土壤理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土壤调查与实验的基础上,对土壤理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因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地太粗,土壤养分的全量与速效含量都很低,全P和速效P的含量尤为明显,要使植被得以恢复,施肥特别是施用磷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各种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壤侵蚀程度的增强而呈递减之势.裸露坡地土壤养分各指标均明显低于研究区的平均水平,不同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均促进了土壤肥力的提高,以园地对坡地土壤肥力的提高作用尤为明显.种植草被对磷素含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都随之呈现增大之势,水土流失区种植草被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地处甘肃中部的渭源县北部干旱山区,年降雨量在420-490mm之间,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海拨高度在1980-12650m之间,年均气温在5.2-40℃之间,荒山造林土壤多为第三红黄土上发育的淋溶灰褐土,地形地貌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支离破碎,自然生态条件严酷。造林成活保存率低。较适宜于柠条(陕北柠条)沙棘(中国沙棘)生长。为探讨柠条、沙棘植苗造林和直播造林的经验与技术、寻找以最小的造林成本来获得较大成活保存率,本人亲自设立柠条、沙棘种子直播和苗子栽植两种造林方法,进行了三年的对比观察,现将试验对比效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