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7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35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622篇
教育与普及   40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2篇
现状及发展   46篇
综合类   1101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450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566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472篇
  2005年   500篇
  2004年   465篇
  2003年   598篇
  2002年   509篇
  2001年   635篇
  2000年   462篇
  1999年   403篇
  1998年   368篇
  1997年   361篇
  1996年   330篇
  1995年   331篇
  1994年   231篇
  1993年   206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196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氧化还原介体催化强化污染物厌氧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产生剩余污泥少、可回收能源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有机污染物,尤其在有毒、有害、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厌氧生物法的处理速率通常比较低,而氧化还原介体可通过自身不断的氧化和还原来传递电子,提高电子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传递速率,从而促进污染物高效厌氧降解。醌类物质和腐殖酸是应用较多的氧化还原介体,在催化难降解污染物降解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讨论了氧化还原介体的特点、作用机制,并总结了其对偶氮染料厌氧脱色、反硝化和多氯联苯厌氧降解的强化作用,提出了氧化还原介体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单原子催化剂(SACs)具有高原子利用效率以及高催化活性,在各种催化体系中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其原子级别的活性位点与天然的金属蛋白酶类似,因此单原子纳米酶(SAzymes)的概念也应运而生.而金属有机框架(MOF)由于其具有高孔隙率的特点,可以作为合成SAzymes的前驱体.该文总结了使用MOF前体/模板构建SACs的合成策略,以及SAzymes的生物应用,提出了基于MOF衍生的SAzymes的发展挑战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滤分级得到不同分子量的腐殖酸组分,并通过傅里叶红外、紫外可见、三维荧光光谱等表征其分子结构的差异.用基于Pd/Fe3O4纳米催化剂的新型电芬顿技术去除不同分子量的腐殖酸与Cr(VI)形成的复合污染物.研究表明,随着腐殖酸分子量的增大,其矿化效果越好,HA5(87.6%) HA4(79.0%) HA3(76.8%) HA2(70.0%) HA1(62.9%),且短时间内高分子量腐殖酸有较好的去除.这归因于高分子量腐殖酸表面的阴离子与Pd/Fe3O4发生静电吸附.此外,苯环取代度更高、共轭结构更多的高分子腐殖酸优先被原位生成的·OH氧化为多羟基化中间体,进而氧化开环,最终矿化为CO2和H2O.而在TOC相同条件下,低分子量腐殖酸中短链羧酸占比较高,其与·OH的反应活性低,矿化速率慢.总铬的去除同样遵循HA5(91.8%) HA4(88.2%) HA3(85.9%) HA2(85.4%)HA1(85.1%)的顺序,因为高分子量腐殖酸中含有更多能与Cr发生络合作用的活性位点,可在电解体系中协同去除Cr.本研究表明了腐殖酸分子结构对金属纳米颗粒协同电化学氧化性能和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影响,为揭示腐殖酸与Cr(VI)复合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其有效去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有机物废料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传统方法相比,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有机物废料有着极大的优势。介绍了处理废料的原理和工业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某高层建筑已完成污水处理装置土建部分的施工,为达标排放,提出改造方案。经方案比较,将原单级接触氧化法改为三级接触氧化法,将原鼓风曝气改为潜水曝气,增加污泥外循环回流及清水池和排水泵,以强化系统脱氮效果.保证出水顺利排放。同时,介绍了各处理单元的设计参数,分析了运行费用和投资,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PEMFC电催化剂利用率研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电催化剂的利用率以降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成本,是加速其商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文中讨论了现有的CV法在研究PEMFC电催化剂利用率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CV法扫描速度的影响及Pt理论比表面积难于准确确定等,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单位质量电催化剂产生电池功率或电能来表示膜电极中电催化剂利用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碳纳米管被认为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世界各国均在制备和应用方面投入大量的研究开发力量,期望能占领该技术领域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燃料添加剂对降低柴油机烟粒燃点温度的效应。含金属添加剂的柴油机烟粒被收集在金属纤维过滤器上,把原状烟粒样品移入实验室反应器,用模拟柴油机排气进行燃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当烟粒中含有Pd或Cu时,烟粒的燃点温度可降至430℃左右(普通柴油机烟粒的燃点温度约600℃);Pd的添加还可大大降低烟粒一次燃烧产物中CO的分率。文中还对金属(催化剂)/烟粒接触程度和添加剂溶液中可燃性部分对烟粒燃烧的影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微反应器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反应器在传质、传热、恒温等性能方面的表现都明显优于传统反应器,小尺寸、较大的面积体积比、规整的微通道使它便于运输又安全快捷.本文就微反应器的设计、制造、原理和放大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对它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异丁醇为原料,以Ti(SO4)2/Al2O3为催化剂,合成了2,4,4-三甲基-1-戊烯。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光谱对结构进行了表征。标题化合物的收率为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