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小亚基基因的转录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小亚基基因rbcS在植物基因组中呈多基因家庭存在。大豆中分离的3个全长的rbcS cDNA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上具有极高的相似性。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小亚基(EC4.1.1.39)在大豆中由4-8个成员的基因家庭编码。Northen分析表明rbcS的表达具有明显的器官特异性。在叶片中表达量极高而在根中检测不到。rbcS基因对许多外界因子如水杨酸、盐肋迫和干旱处理具有明显的应答反应。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和NaCl对rbcS基因的转录有不同程度的诱导。rbcS基因表达量分别在2.0mmol/L的水杨酸和0.4% NaCl处理24h时最高,为相应对照的2.5-3.0倍。rbcS的转录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而且这种节律受低温和光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时辰药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致力于生物昼夜节律性与药物的相互影响及相关性的探讨。随着时辰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了全新的用药概念,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用药方案。传统的用药方案是在病理变化、人体功能及药物作用基础上建立的均分法,分几次等量地服用全天剂量,时间在一昼夜内是恒定不变的。而时辰药理依据机体的节律性变化来对最佳的用药时间和用药量进行确定。本次研究运用时辰药理概念指导合理用药,以达到提高药物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咸孟飞  马晋平 《世界科学》2013,(7):43-44,38
●睡眠障碍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征兆——但是首先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是睡眠不足吗?人们普遍认为,大脑中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的水平与淀粉样斑块的最终形成有关,而这种斑块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特点之一。然而,简恩·康(Jae-E-unKang)在采用全新的微透析技术来测定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5.
在乙谜麻醉下,分别于明时(8:00 a.m.)及暗时(8:00 p.m.)断头处死野生型及组胺H1R基因敲除型小鼠,迅速取出脑组织并分离出皮层、纹状体、海马、下丘脑、丘脑、中脑及脑干等脑区.这些脑组织被制成匀浆并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量其组胺含量.结果显示暗时处死时,H1R基因敲除型小鼠海马、丘脑、中脑及脑干中的组胺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明时处死时,野生型小鼠各脑区组胺含量均较暗时处死显著降低,但这一变化在H1R基因敲除型小鼠中并未观察到.这些表明作为组胺的功能靶,H1R不仅介导组胺的功能,而且调节大脑中组胺含量与释放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6.
时辰生理学和时辰生物化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学科,它们以生命话动和物质代谢的节律性、节律的相互协调及其与地球、月球、太阳等物理同期天时的相关节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于畜牧业,可以深入探讨和掌握牲畜生命活动与物质代谢的昼夜节律,从而为人工控制畜禽生长发育、设计出科学的饲养方案,提高其生产性能提供依据。本研究按我国传统计时方法(十二支)将一昼夜24小时分为12个时间段,定时从绵羊颈静脉采血,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血清氨基酸含量,测得指标及测定时辰建立数学模式,编制计算程序,输入电子计算机计算昼夜节律并作出余弦图,从而找出生命活动和物质代谢变化的最佳时区。结果表明,绵羊氨基酸达到高峰的最佳值均在白天(卯、辰、己、午、未、申时),此期是绵羊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最佳期,也是物质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受光照或内源性激素变化的影响,生物的一些生理现象和行为会呈现昼夜性的波动。为深入了解环境的光周期如何影响鳄蜥的日活动起始时间,于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鳄蜥苏醒睁眼时间及苏醒后初次活动时间与天亮、日出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鳄蜥苏醒睁眼在日出前完成,且睁眼时间与天亮时间(y=1.098 6x-0.070 0,R2=0.029 5;P=0.168)、日出时间呈线性关系(y=1.202 6x-0.491 1,R2=0.029 4;P=0.169),但相关性皆为不显著;2)鳄蜥苏醒睁眼时间与初次活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y=0.992 1x+0.115 1,R2=0.958 5;P<0.001);3)降水(有雨无雨)对鳄蜥睁眼时间、初次活动时间无影响(睁眼时间:F=2.033,P=0.159;活动时间:F=3.353,P=0.072)。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人在夜间因使用电灯扰乱睡眠,查尔斯·切斯勒(Charles Czeisler)说。在我们这个7天/24小时的社会里,有很多原因使人们睡眠不足,比如每天早早开始工作或上学、长时间通勤以及摄入富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等。但有些因素还没有被重视,例如,电光源技术的突破。没  相似文献   
9.
生物钟调节分子、生理和行为水平的节律,以适应环境因子的昼夜交替周期。生物钟与外界环境时钟失同步化会产生节律紊乱,从而对健康和认知造成不利影响。跨时区旅行以及夜班、轮班等社会性因素都会造成时差,导致主生物钟和外周生物钟失同步化,内在节律与环境出现失调。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历时差或需要轮班工作的人们越来越多,节律紊乱问题及其对生理、代谢、免疫健康和行为的影响应引起重视。随着分子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时差产生的机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一些物理、药物治疗方法以及饮食、睡眠和作息管理等措施被用以缓解或治疗节律紊乱及相关症状。文章对生物钟的调节机制,时差和社会性时差对健康、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目前的治疗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在丝状真菌中,几丁质是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对维持细胞形态和结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几丁质是由几丁质合酶(chitin synthase,CHS)催化合成的,几丁质合酶参与生物钟调节的生理活动.本文以丝状真菌粗糙脉孢菌几丁质合酶1(CHS-1)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技术、电转化、分生孢子过膜以及PCR鉴定的方法,获得了chs-1缺失突变菌株CHS-1KO.通过竞争性生长管(racetube)培养分析发现:对照Ku70RIP和突变菌株CHS-1KO(Ku70RIP背景)均具有明显的分生孢子带,但分生孢子带昼夜节律周期缩短,直线生长速率显著减慢,ku70RIP菌丝生长长度是3.4±0.31 cm/24 h,而突变菌株CHS-1KO(Ku70RIP背景)菌丝生长长度是2.07±0.19 cm/24 h.并进一步结合细胞壁染色对细胞形态分析发现:变菌株CHS-1KO菌丝沿生长方向膨胀、分支变短.这些结果表明:几丁质合酶1在粗糙脉孢菌分生孢子带昼夜节律形成和菌丝生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