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历朝历代,都会有一些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老规矩,史书上称之为旧制、故事或典故等。有些老规矩,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规范了官员的行为,制约了权力的泛滥,宋朝就有这样的老规矩。老规矩之一:官员不入酒肆在宋朝,尽管京城开封餐饮业很发达,大酒店遍布大街小巷,官员却不敢进酒店吃喝,因为官员一旦在酒店杯觥交错,不管公款还是私款,马上就会遭到御史的弹劾,不是罢官免职,就是纪律处分。据《归田录》记载,宋真宗时代太子的老师鲁宗道,有一次老家来了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制约闽南梨园戏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一种是来自于梨园戏班的内部“固守旧制”因素。几百年来,梨园戏班在演员的年龄、表演科步、戏曲内容的构造,特别是口授身传的师承关系上,执着地固守着从先辈那里留传下来的一些“遗规”,较少变革。而潮剧和莆仙戏,则在发展中多有变革,指出这对于思考梨园戏发展的制约因素问题应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清末度量衡标准的确立,是中国近代计量单位制统一的开端。清末,有望成为中国法定度量衡标准的有营造尺库平制、公制与英制。营造尺库平制有着“中制”“祖制”与“旧制”的三重属性,得到了清廷决策层与美日两国政府的支持。公制“速进派”主张一步到位地确立公制在中国的法定标准地位,以国际计量局为代表的公制“渐进派”则主张采用新旧折中并用的过渡方案来逐步推广公制。主张英制者开展了一系列行动,针锋相对地阻击公制,其动机是维护英制在华特殊地位。尽管清政府最终选择以旧制作为法定标准,但公制与英制在华的实际地位亦未被削弱。透过清末度量衡标准之争,可以窥见近现代中国的制度统一之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