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05,(2):7-7
最近,科学家在埃及南部沙漠中的移动沙丘下面发现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流星撞击盆地。这一发现或许有助于修正天文学家以往对其他行星被撞击历史的理解。科学家通过绕地轨道中的太空成像雷达发现,这个  相似文献   
2.
欧阳自远 《自然杂志》1997,19(4):193-195,F002
在南非考察与研究一系列举世闻名的大型金矿时,有机会对20亿年前小行星或慧星撞击地球形成的古老撞击的遣址——弗里德佛撞击坑作了为期半天的实地踏勘,一目了然的撞击坑的特色,丰富而鲜明的地质证据,使我流连忘返,南非,这块全球最古老而又历尽沧桑的地块,向后世展示了极其神秘而奇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12亿年前,一颗直径约800米的巨大陨星坠落在了苏格兰西北角的阿勒普,释放出超强的破坏力。直到最近,科学家才终于发现了这个直径约13000米的巨型撞击坑.科学家确信,正是这颗陨星造就了今天阿勒普当地一段长约50000米的海岸线上的那些造型奇异的石头。  相似文献   
4.
2013年2月,俄罗斯中部的一声巨响震惊了全世界。一颗带着耀眼火光的陨石在空中爆炸解体后突袭了地球,无数建筑的玻璃瞬间粉碎,千名居民受伤。这位华丽的不速之客的残块在冰湖上砸出了一个巨大的冰洞,其余散如碎屑,随风而去。牵动全球神经的还有——俄罗斯政府曝光了被雪藏了30多年的"玻普盖钻石矿"。据报道,这是一个藏身于西伯利亚东部大陨石坑中的富矿,储量估计超过万亿克拉,比目前已知的全世界钻石矿储量总和还多10倍。这两起轰动世界的消息,除了引起全世界又一轮陨石热之外,也将一个更为神秘的现象呈现于公众面前——陨石坑。  相似文献   
5.
用于月球车性能仿真的着陆区三维地形构造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旨在虚拟环境下建立包含典型地形特征的月面数字模型,为月球车的合理设计优化及其运动性能检测提供仿真试验平台。经统计分析建立月面撞击坑和石块的数字模型,采用分形布朗运动算法生成月面基础地形,选择基于直径预先确定和随机生成法将撞击坑和石块添加于该地形中生成三维数据;再基于Imageware利用这些数据重构二维图形,以imw格式输入UG构造parasolid格式三维模型;最后,将该模型和月球车CATIA模型导入ADAMS构造可参数化、可重用的月面着陆区仿真环境。试验表明,该着陆区三维模型可实现月球车在凹凸不平月面上的运动学、动力学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6.
撞击坑不仅是月球表面常见的一种地质单元,也是研究月表地质年龄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准确的识别撞击坑就很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空间的对撞击坑进行自动识别的算法.新算法先将CCD图像转换成特征空间图像,在特征空间中通过自适应的区域检测寻找撞击坑候选区域.再对候选的区域进行椭圆拟合以进一步确认撞击坑,最后统计得到撞击坑个数.新算法在嫦娥一号采集的月球CCD图像上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算法对月球中小撞击坑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应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月球撞击坑进行自动识别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岳宗玉  刘建忠  吴淦国 《科学通报》2008,53(22):2809-2813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强大的分类方法, 它首先将影像分割成许多对象, 从而可以计算这些对象的许多特征值并实现对事物的识别. 然而, 这种方法目前还没有应用到月球科学研究中, 在这篇文章中尝试性的应用这种方法对月球表面的撞击坑进行了自动识别, 并得到了一些初步结果. 撞击坑是月球表面最主要的特征, 它对月球地质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在月球科学研究中,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应用撞击坑的分布密度估计月表地质年龄, 因而对撞击坑进行正确的识别是必要的. 然而对撞击坑进行手动识别是很低效的, 这就促使寻找一种高效的自动识别方法. 描述了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在月表反射率影像上对撞击坑进行自动识别. 在这种方法中, 根据大小、形状、色调以及各层权重首先把影像分割成许多对象, 并用特征值“相邻对象的对比”从月球影像上鉴别撞击坑, 然后把属于同一类的相邻对象进行合并; 除了几个大型撞击坑外, 每个撞击坑都已经成了独立的对象. 为了剔除撞击坑类中的辐射线, 特征值“长宽比”被进一步用来识别撞击坑. 最终的结果输出到ArcGIS中对大型撞击坑进行了人工修正, 并经统计得到了月表撞击坑的个数.  相似文献   
8.
月球极地水冰存在与否、存在形式和存在数量等科学问题,是当前月球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2009年10月9日,美国半人马座火箭和卫星相继撞击月球南极Cabeus撞击坑,证实了月球极地水冰的存在,但对其含量、分布范围等的研究还有争议.极地水冰的存在会改变极地月壤的介电常数,而微波辐射计是获取介质介电常数的最有效的工具.因此,根据37GHz频率条件下的月壤被动微波辐射传输数值模拟结果,改进月壤辐射传输模型.对比分析了Odelevsky模型、Wagner和Landau-Lifshitz模型、Clausius模型等8个常用的混合介电常数计算模型,表明Lichtenecker模型与改进的Dobson模型得到的介电常数值相差最大,折射模型得到的结果偏大,Odelevsky模型、强起伏定理与Wagner和Landau-Lifshitz模型、Clausius模型、Bruggeman-Hanai模型得到的结果非常接近.基于Odelevsky模型和改进的月壤辐射传输模拟,建立了月壤体积含冰量与微波辐射亮温的关系.并根据嫦娥一号卫星获取的相应的微波辐射计数据,进行了Cabeus撞击坑水冰含量反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辐射传输模型适用于高频条件下的一层月壤辐射传输模拟;月球南极Cabeus撞击坑地区月壤微波辐射亮温为69.93K(37GHz),相应的体积含冰量约为2.8%.  相似文献   
9.
岫岩陨石坑:撞击起源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鸣 《科学通报》2007,52(23):2777-2780
迄今为止, 世界上已发现176个陨石撞击坑. 对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一个环形构造的岩石冲击效应、矿物变形微结构特征以及地貌特征等进行了研究. 该环形构造是一个直径1.8 km、深150 m的碗状坑. 在坑内变形基岩石英颗粒中发现了击变面状页理(PDFs), 这是判断该坑陨石撞击起源的诊断性标志. 坑区内冲击角砾岩和岩石震裂锥的产状, 以及撞击形成的地貌特征等均与陨石撞击作用结果相符合. 这是中国第一个被证实的陨石撞击坑.  相似文献   
10.
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最大的撞击盆地之一,也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南极-艾特肯盆地是研究早期大型撞击事件的重要窗口,而小型撞击坑的识别与计数定年是研究南极-艾特肯盆地演化史的基础.由于撞击坑直径和数量符合幂次定律,数量众多的小型撞击坑难以单纯依靠人力进行识别.近年来,计算机算力的提升使得训练复杂的卷积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