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高尔基后期创作极少涉及当代题材,没有写出表现革命后新生活的优秀作品,20─30年代繁重的创作和文化工作以及日益恶化的健康迫使高尔基不熟悉也不理解苏联复杂的新生活。他也不满意充满极左思想的粗制滥造的作品及其表现的没有冲突的虚假生活,更反感拉普等文学组织的宗派活动。他与之斗争而效果甚微。这些主客观原因使高尔基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似文献   
2.
张磊 《孝感学院学报》2006,26(5):31-34,67
1920到1930年代经历的多个历史事件中,苏俄“拉普”的介入恰恰为鲁迅思想的成熟提供了一种机缘,使其在文学和革命、革命和政治、文学和政治的认识上带有某种思想上的“反常识性”。就鲁迅思想主体而言,苏俄文艺观及其本土化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文学的意识形态神话。  相似文献   
3.
<正>发育生物学家玛丽亚·拉普丁(Maria Leptin,上图),2010年1月从德国科隆大学来到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的所在地——德国海德堡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成为EMBO的新一任领导人。拉普丁也是EMBO历史上第五任领导人。在接受《自然》杂志的采访中,她认为对年轻科学家提供的培训或资助是EMBO最受人称道的成绩之一。  相似文献   
4.
:“革命文学”兴起的最为深刻的根源 ,在于大革命失败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政治压力。激进主义的政治思潮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成为推动文坛由“五四时代”的“混同”走向“五卅时代”的“清晰”的内在动力。两个不同的文学口号 :“为人生而艺术”与“为革命而文学” ,构成“文学革命”与“革命文学”的原则区别与鲜明对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和苏联“拉普”、日本“纳普”理论交织杂糅 ,是造成创造社、太阳社革命文学理论驳杂纷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革命文学"论争中,创造社和太阳社主要受前期"拉普"的影响."拉普"在倡导"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同时,在文艺自身规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因此受到批判,被迫做了修正."拉普"对中国左翼文学的积极影响是帮助克服了"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拉普"的解散主要是政治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追风人物     
美国男子飞屋环游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喜欢极限运动的美国人乔纳森·特拉普用数个巨大的气球将自己的办公椅吊了起来,飞到15000英尺(约4572米)的高空中,享受刺激的办公室体验。特拉普称,他花了两年时间研究这项极具创意的工程,也为此花费了超过45000英镑(约合502703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7.
论拉普关于技术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前提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