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永革 《科学通报》1995,40(11):1019-1019
异常热作用(如火山喷发、岩浆侵入)对沉积有机质演化的影响已被广泛地受到重视,目的在于了解这种热烘烤所引起有机物质化学结构的变化,从而对煤和石油的演化能获得较好的认识.研究表明,这种异常热作用对油页岩的主要影响则表现为石油烃的生成以及其从邻近岩层的排出,残留烃具有高芳香度的特征.本文以我国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首次揭示了该区域早第三纪火山活动对油气生成、聚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辽东湾海域原油及生油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辽东湾海域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及同一构造的不同层系,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很大.不同层系及同一层系生油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亦不完全相同.以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为基础,并综合其它资料,对辽东湾海域的原油及生油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区不仅有低成熟原油、成熟原油,并且还发现有未成熟原油.这可作为今后勘探的目标之一.该区沙三段生油岩分布广,沉积厚度大,母质类型好,成熟度高,为主要生油层系.  相似文献   
3.
煤成油排驱主要制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长毅  程克明 《科学通报》1997,42(16):1755-1758
煤成油的排驱是指煤在热成熟作用过程中,生成的烃类物质在某种动力的驱动下从煤层母体排出至输导层的过程。煤所生烃类排出母体一方面取决于煤所具有的固有内在属性,它包括两个含义:其一是煤原始生烃潜力,它决定了煤中烃类达到含油饱和度的难易程度;其二是煤分子排列格架及分子质点表面性质,它决定了烃类储存空间大小与烃类流动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外生地质营力的存在是煤层发生排烃作用的必要条件。适当的构造挤压应力及存在通过源岩的输导层(如断裂、层理面、剥蚀面等)以便形成差异应力,为烃类排驱与运移提供了外在条件,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吐哈盆地煤成油的排驱亦正是煤内在属性与外部构造挤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含油、气盆地成烃史恢复新方法:地质地球化学剖面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肖贤明  刘祖发  刘德汉  申家贵  傅家谟   《科学通报》2000,45(Z1):2725-2730
应用有机热成熟作用理论,通过对传统Karweil方法的改进,以我国典型古生代、中生代盆地为实例,提出了烃源岩成烃史恢复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成熟度模拟计算结果更为精确,将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可客观评价生油岩在地史时期成烃动态.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方法计算简单,结果直观,特别适应于沉积-构造发展史较复杂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