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建瓯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GIS软件等来研究建瓯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并将分析结果用图表形式表示,直观显示了建瓯市从1998—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建瓯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差异的驱动力,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绑鱼趣话     
“绿叶成荫子满枝”的夏日,笔者慕名来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福建省建瓯市,发现这里有一种奇特的绑鱼绝技:当地的鱼贩们习惯将一条条草鱼、鲢鱼、鲤鱼等淡水鱼,用细麻绳绑得严严实实,并扎成弯曲的半月形,井然有序地放在木桶里或挂在竹竿上叫卖。笔者好奇一问,得知这是当地的鱼农处理塘鱼的传统独特方法,名谓“绑鱼”或“弓鱼”。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保护完整的常绿阔叶林(forest in conservedarea,C)和地处同镇,生境基本一致,曾受人为严重破坏的吴大源村和七道村的常绿阔叶林(forest with human-caused disturbance,D)为对象,分析人为干扰对建瓯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表明,C群落与D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别为69.3和78.7,差异明显。D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是因为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所占比例较C群落增多所致。群落各层次的Shannon-Wiener指数及其均匀度计算表明,人为干扰对群落上层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D群落高大乔木待恢复。D群落经过多年封山育林,由于种类入侵和竞争,正在形成物种更为丰富的当地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该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与封山育林相结合,可能是维持甚至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吴娟 《海峡科学》2021,(3):36-38
为获得建瓯市小流域水质状况,利用2018—2020年建瓯市小流域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和达标率统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0年建瓯市小流域各点位年均值均能达到水质功能区目标,氨氮和总磷为主要污染物.对此,从养殖污染整治、水土流失整治、农业面源控制、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完善监测体系方面提出小流域...  相似文献   
5.
建瓯市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建瓯市水土流失现状,原因及危害的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各因素,建立了水土流失防治决策体系.利用数学方法对各种目标、制约因素和防治措施进行定量分析。依据排序权值确定了它们在系统中的地位和实施的先后顺序,使水土保持的决策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在量化和优化组合方面较之传统决策方法有较大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建瓯市为例,采用统计方法与GIS技术分析农用地空间分布及其变化驱动力的尺度效应。以100m×100m为基本研究单元,分别构建在100m×100m,200m×200m~2km×2km多尺度序列上农用地内部主导变化驱动因子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建瓯市农用地变化的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力随研究尺度增大而增强,主导驱动因子本身的影响程度也随研究尺度呈增强趋势,呈现出显著的尺度依赖性规律。两种主要农用地变化一般发生在海拔低、坡度较小、临近农村道路但远离公路的区域内。多尺度模型研究表明自然条件因素对农用地内部变化的解释能力有限,而以乡为研究单元的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地内部变化与收入与劳动力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