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降水稀少,往往只能形成大小不等、数目众多的内陆水系,在内流河的尽头,湖泊是它们的最终归宿。这里不仅蓄积了水流,也积累了河水带来的各种可溶性盐或碱,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成就了无数的盐碱湖泊。这些内陆盐碱湖泊历经沧海桑田的演变。给周围的生物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在对二氧化硅的几种测定方法进行检测、检验之后,硅含量在1%~30%的矿石及有关耐火材料试样在酸性介质中,以盐酸作为脱水剂,进行二次干涸处理,使硅酸由胶溶体变为水凝胶,经沉淀、过滤、洗涤、灼烧等处理得出二氧化硅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艾比湖目前主要生态问题,干涸湖底沉积物的颗粒组成与粉尘关系,利用水平衡方程分析改善艾比湖生态的合理水面面积和入湖水量,并对近年生态效果进行了监测和探讨.结论认为控制艾比湖干涸湖底风蚀的有效水域面积至少为800 km2,入湖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应保持在7.92×108m3以上.  相似文献   
5.
“水十条”指出要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 为了掌握辽河流域片枯水期河流水资源状况,本文利用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了辽河流域片2018年枯水期河流干涸断流位置、干涸长度和干涸比等信息,并从空间分布、河流级别、国考断面、干涸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辽河流域片枯水期河流干涸断流情况较严重,区域上呈现自东向西逐渐加重的分布特点,中小河流干涸断流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国考断面处河流干涸断流;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导致河流干涸断流问题严重. 建议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利用卫星遥感等先进科技手段开展监测监管,保障河流生态流量,维护水生态环境健康.   相似文献   
6.
西吉县近年来持续干旱,水库干涸,农业灌溉机井水位降低。致使近6万亩的农田灌溉水源无法保证。全县34万亩小麦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枯萎发黄。山地已出现枯苗,死苗等现象。本文针对西吉县的农业缺水情况提出了抗旱救灾思路。  相似文献   
7.
罗布泊“大耳朵”干盐湖区地形特征与干涸时间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综合考察基础上结合遥感影像提供的信息在罗布泊“大耳朵”干盐湖区选取了3条典型断面并应用DGPS进行了实地高精度高程测量, 结果表明罗布泊“大耳朵”湖盆深约5.2 m, 西南陡, 东北缓, 西南平均坡度0.19‰, 东北平均坡度0.09‰, 最低点位于“耳心”; “大耳朵”湖盆“耳轮线”从湖盆外缘至湖心高程依次降低, 且处于同一“耳轮线”高程值相等, “耳轮线”的疏密和高程变化存在统一的对应关系, “耳轮线”越密, 坡降越陡, “耳轮线”越疏, 坡降越缓, 为“耳轮线”为湖水干涸消退韵律线的推论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在此基础上, 结合历史资料、研究区航测资料、遥感影像和地形图, 对近代罗布泊不同时期湖泊演化过程进行了讨论, 指出1963年地形图在罗布泊“大耳朵”湖区标注地物特征不正确, 根据航测资料解译, 1958年罗布泊“大耳朵”湖区环状盐壳地貌就已经形成, 与现在“大耳朵”遥感影像纹理一致, 并推断罗布泊“大耳朵”湖心区域干涸时间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  相似文献   
8.
环形窄缝通道内流动沸腾干涸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间隙为1 05mm和1 55mm的垂直环形窄缝通道内,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内、外管通电加热,进行了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点的实验研究.实验压力范围主要为2~4MPa,质量流速为40~80kg·m-2·s-1.由内、外管热流密度的比值得到了出现干涸点的判据.实验中还研究了压力、质量流速和进口条件对干涸点处含汽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对外管单面加热时,发现质量流速增大,临界含汽率减小;当进口含汽率增大时,临界含汽率增大;在相同的情况下,外管出现干涸时的截面含汽率大于内管出现干涸时的截面含汽率.根据实验数据对原苏联古塔杰拉奇圆管的干涸点公式进行了修正,得到了适合于计算环形管道干涸点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对以水为工质在中压(1 5~6 0MPa)、低质量流速(52 89~84 20kg/(m2·s))下的双面加热环形通道内的流动沸腾干涸后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由实验数据与通用的经验公式进行比较,发现这些关系式适合于中高压、高质量流速工况,而对低压、低质量流速工况存在较大的偏差.考虑了蒸汽物性参数和壁面温度对换热的影响,在Groeneveld公式形式的基础上,引入Polomik公式中壁面温度和饱和温度比值关系的修正因子,分析了影响壁面温度的热流密度、压力和质量流速等因素,得出了一个适合中压、低质量流速下新的干涸后传热计算关系式.该关系式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对背面有热流输入的开放式竖直矩形毛细微槽群蒸发热沉中液体沿槽道方向的润湿与流动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并提出了预测纯蒸发换热情形下竖直矩形毛细微槽群中液体沿槽道方向的干涸点高度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干涸点高度随热负荷的增加而降低,矩形毛细微槽的几何尺寸及微槽群密度对竖直矩形毛细微槽群蒸发热沉中液体的润湿和相变换热特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