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58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7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行星古今谈--太阳系有多少颗行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承启 《自然杂志》2005,27(6):346-351
本文从行星名称的传统含义,全面评述和回顾了历史上对X行星的搜索、小行星的发现和地位的变迁、海外天体的发现,以及对冥王星的行星资格的质疑,表明行星的名称是人类文明的遗产,第十行星的命名是一个综合历史和文化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世界》2007,(4):18-25
生命的诞生发生在距今多少年之前? 要搞清楚生命诞生的确切时间,几乎不可能,但是我们可以估计出大致的时间,太阳诞生于大约46亿年前。差不多同时,通过无数微行星相互之间的碰撞和融合,诞生出了我们的地球。那以后,地球仍然继续受到微行星和陨石的轰击,表面覆盖着一层炽热动荡的岩浆。  相似文献   
3.
王奎仁 《科学通报》1994,39(21):1986-1986
熔壳是陨星陨落过程中,与大气层相互作用的产物.这种特殊环境的矿物,肯定有其结构上的特异性.本文通过X射线粉晶分析,讨论了熔壳中主要矿物的特征及其结构畸变特征;并通过熔壳的红外光谱与模拟实验结果相比较,确认出其中的击变玻璃,并揭示了熔壳中矿物遭受强烈的冲击变质作用而经历改造的特征.样品取自安徽毫县陨石.熔壳厚约0.5mm,灰黑色,腊状光泽,表面气印发育.毫县陨石岩石化学类型为LL_(3.8).  相似文献   
4.
科技     
《科学之友》2005,(5):14-15
2004年电脑病毒攻击量增长50%;德国超市用上指纹识别技术;中国画出宇宙最精确像揭示暗物质晕的规律;我国研制成功多星多弧段同时定轨系统;两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神舟星”、“杨利伟星”;我国创造海啸预警新算法比以往方法提前1h发布预警……  相似文献   
5.
探讨太阳星去凝聚模型的一个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渭  欧阳自远 《科学通报》1995,40(14):1294-1297
  相似文献   
6.
马杰 《科学世界》2005,(12):46-50
2003年5月发射的工程实验探测器“隼乌”号从发射开始经过2年零6个月的航行,现正在进行几项“世界上首次”的技术验证,这些都是对今后探测行星极为重要的技术。本文将介绍“隼乌”号究竟是使用什么技术到达小行星的,以及预计今后还将完成哪些科学考察任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谢懿 《世界科学》2005,(6):21-23
我们的行星系统有一个由小行星和彗星组成的小天体盘,它们是形成行星的原始星子的遗迹.一旦形成,行星就会驱散剩下的绝大部分小天体.在海王星之外,这一过程留下了柯伊伯带,造就了奥尔特云,并且将彗星放置到一些可以识别的结构中去.在这些结构中的轨道预示多种不同的物理机制塑造了外太阳系的彗星盘,它同时也告诉我们巨行星是怎样形成的.最近的研究显示,散射盘是短周期彗星最有可能的发源地.另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柯伊伯带的形成与大行星的大尺度迁移、盘中其他行星的存在和/或太阳诞生的星团中其他恒星近距离飞掠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原 《科学之友》2005,(12):18-20
大物体比小物体更能保存热量。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来自半衰期较长的4种放射性同位素──钾40、钍232、铀235与铀238,它们在几十亿年来逐渐衰变成稳定的同位素,同时释放能量。地球因为体积巨大,热能损耗得相当慢,这说明了为什么地球至今仍有着熔融的内核,而且地表还有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9.
奇云 《世界科学》2005,(2):18-19
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 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位“暴君”的阴影之下。大约6500万年前,陨石或彗星袭击地球导致气候巨变并灭绝恐龙后,哺乳动物才取得主导地位。但最近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改变了科学家们的看法。原来在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一些体格健壮的哺乳动物不仅能和恐龙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0.
张衡 《科学大观园》2014,(19):36-37
<正>科学家们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使近地小行星维持为一个整体的作用力除了引力和摩擦力之外,还有其他的力。例如最令人担忧的1950DA近地小行星,似乎是由大量尘土类物质松散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这项研究结果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项重要参考,那就是未来人类任何旨在偏离小行星撞击轨道的努力都应该避免直接与小行星迎面碰撞。这也就是说,采用某种手段轻轻地引导小行星偏离当前轨道的做法要比直接引爆小行星更加可取。美国田纳西大学行星科学家本?洛兹提斯表示:"你会希望避免与这些小行星直接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