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3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懿 《世界科学》2005,(6):21-23
我们的行星系统有一个由小行星和彗星组成的小天体盘,它们是形成行星的原始星子的遗迹.一旦形成,行星就会驱散剩下的绝大部分小天体.在海王星之外,这一过程留下了柯伊伯带,造就了奥尔特云,并且将彗星放置到一些可以识别的结构中去.在这些结构中的轨道预示多种不同的物理机制塑造了外太阳系的彗星盘,它同时也告诉我们巨行星是怎样形成的.最近的研究显示,散射盘是短周期彗星最有可能的发源地.另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柯伊伯带的形成与大行星的大尺度迁移、盘中其他行星的存在和/或太阳诞生的星团中其他恒星近距离飞掠有关.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简称IAU)于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大会上投票通过了行星定义专业委员会提交的七易其稿并几经修订的《行星定义》决议案。根据新的行星定义我们太阳系共有3类天体族群。它们是行星(planet)、矮行星(dwarf planet)和太阳系小天体(small  相似文献   
3.
太阳系是太阳的疆域,它宛若一座庞大的帝国,八大行星是它的“行省”.行星旁的卫星和分布于这个疆域中的大小天体是它的“属国”。它看上去仿佛是荒芜的,似乎只有地球充满生机,存在生命,然而现在,人们的观点改变了,尤其是近十年来,由于人们对太阳系中卫星的探测日益深入。人们发现,“太阳帝国”可能并非一片荒凉。  相似文献   
4.
《科学世界》2014,(5):16
<正>当你想到星体光环的时候,首先映入脑海的,一定是绚丽的土星光环。但是最近,巴西的天文学家们发现,小行星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光环。这颗小行星名为女凯龙星(Chariklo),位于土星和天王星的轨道之间,直径为250公里,是已知半人马小行星(一类位于木星和海王星轨道之间的不稳定小天体)中最大的。尽管早在1997年2月人们就发现了它,但它的光环直到前不久的一  相似文献   
5.
撞击器在接近目标小天体过程中相对速度较快,这要求撞击器的导航、制导与控制(GNC)系统要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实时性。对撞击器GNC系统进行了研究,采用深空环境中常用的传感器及执行机构,对撞击器自主GNC系统进行了构建,并分别设计了自主光学导航算法与轨道修正制导律。最后为了验证所设计GNC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了严格的六自由度蒙特卡罗数学仿真,同时对机动时刻、撞击目标点等关键参数对最终撞击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小天体伴飞的常推力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天体探测的轨道控制和保持非常重要.深空探测中常采用推力大小不可变的小推力发动机进行轨道控制,本文研究利用常推力实现小天体伴飞的控制方法.同时考虑太阳和小天体的引力,提出一种常推力实现伴飞位置保持的阈值控制方法,当误差超过阈值时进行主动控制.该控制方法实现探测器的位置保持需要控制周期长,消耗推进剂少,实现简单.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科技》2012,(11):64-64
国家天文台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永久编号为09830的小行星命名为“北航星”,以肯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60年以来为世界航空航天事业所作的贡献。至此,我国已有八所高校获准以校名命名小行星。  相似文献   
8.
蒙克名画《码头女孩》中的那个桃红色小天体是什么星?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两次奇怪大败是怎么回事?公元前55年凯撒率部入侵英国是在哪里登陆的?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05,(2):61-61
1月12日,美国宇航局按计划将“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7月4日,“深度撞击”探测器将发射一发探测“炮弹”与“坦普尔1号(TEMPELI)”彗星在距地球1.32亿公里处相撞。此次撞击将首次获取大量彗核碎片,为人类探究太阳系起源提供新的线索,也为地球遭遇小天体撞击时“转守为攻”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10.
赵君亮 《科学》2006,58(4):22-26
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飓风等一些在地球上时而出现的重大灾变事件,给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物圈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后果。对此.今天的科学技术尚无法予以制止,甚至还不能准确地预测。本文所要叙述的发生在宇宙中的灾变事件,其能量之大,后果之严重,远远超过上述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它们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地球和全人类的命运,决定恒星、星系的演化过程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