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了地热热储二维分布模型,对地热生产过程中地热热储的压力响应和冷却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利用地热尾水回灌和井内换热相结合的新型对井系统.该系统采用采水井内换热器和地面套管式换热器,既可节省保温费用,又可减少散热损失.根据井筒传热模型,建立了井内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得出了井内换热器的最佳长度为360 m.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方法所得到的导热系数差异对地源热泵系统换热设计的影响,以黑龙江省鸡西市MJX01钻孔为例,通过对该钻孔开展室外测温热响应测试和室内岩石热导率系数的试验测试,利用多场耦合数值模拟软件TOUGH2-MP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室内试验测试获得的导热系数普遍低于室外热响应测试。数值分析模型以热响应测试结果为标准,定量评价了不同测试方法得到的导热系数差异对钻孔换热造成的影响,得出分布式测温计算的方法。本研究不仅能够计算出不同层位岩石的原位导热系数,更有助于预测不同深度地层的吸热能力,为优化钻孔热交换器设计深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地质、钻探资料和物探测井、岩土体热物性参数测试等资料的研究,结合综合勘查技术方法和对已有资料的分析,计算了伊滨区第三、四系浅层热储的赋存量为600.11×10~(14)J,深层寒武系灰岩热储中的赋存量为68 930.57×10~(14)J,合计69 530.68×10~(14)J,可替代标准煤数量23 730.61万t。可见,伊滨区地热能赋存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地域辽阔,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报道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实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政策响应、技术进展,以及领域专家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洛阳盆地浅层地热能赋存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概述了该地区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现状.根据洛阳盆地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阶段性成果,对区内水源热泵、地埋管地源热泵两种方式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洛阳盆地有丰富的浅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显著,其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7.
<正>你想不想住在这样一座房子中,它的外形就像动画片《龙猫》中的大橡树般硕大而丰茂。你只需轻轻在树干上画一个圈,一扇门便开启  相似文献   
8.
杭之 《科学24小时》2013,(4):56-56,F0003
<正>寒冷的冬季刚刚过去,相信很多朋友都希望能泡一泡温泉来缓解疲乏。我们在享受温泉的同时,是否想过为何地下会冒出一口口如此温热的泉水呢?其实,温泉的能量就来源于今天本文将要叙述的主角——地热能。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不断进行着衰变反应并释放热量,同时产生高温,巨大的热量会透过厚厚的岩层,持续向太空释放,这种"大地热流"产生的能量  相似文献   
9.
能源与荣耀     
每个人都喜欢繁荣的市场.而市场的繁荣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之上.世界上的资本投资家受益于20世纪80年代的计算机发展、90年代的互联网以及21世纪初的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革命,现在他们正在寻找新的目标.不久前,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发了一组文章,从当今世界能源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谈起.分别从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核能、未来汽油的替代物等诸多角度切入.对整个世界的能源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作了叙述,认为下一个繁荣市场的突破口很可能就是能源技术.  相似文献   
10.
深井换热技术是目前公认最环保的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以同轴套管换热井最常见,取热能力和影响半径是这一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争议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以西安草滩2500m深同轴套管换热井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地层温度和围岩热物性参数,通过原位测试及数值模拟技术,分析换热井的取热能力,探讨换热过程中围岩地层温度变化特征及范围。结果表明:目标换热井30年可持续取热功率可达350kW,平均延米140W/m;围岩地温衰减程度和范围随着取热功率增大而增大;换热井不同深度影响半径不同,深部地层整体大于浅部,350kW取热功率下取热30年最大地温影响半径可达11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