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2009年6月5日,国家火炬计划呼和浩特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核心区由如意经济技术开发区变更为托克托工业园区,同时名称变更为国家火炬计划呼和浩特生物发酵特色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2.
晓阳 《科学之友》2006,(9):22-23
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甚至被称为“永不贬值的金属”。然而,澳大利亚科学家伯纳德·伍德撰文指出,地核中储存有非常丰富的黄金,是地壳中黄金储量的99倍。如果地核中的黄金有一天被开采出来,黄金可能会大幅度贬值。伯纳德·伍德教授是悉尼麦考里大学的一名地质学家,他在近期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公布了他的这个惊人结论。伍德和他的同事制作了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期地球发展的早期历史图表,对地球处于熔化状态下的金属核的形成予以高度重视。要了解地球物质的构成,我们首先得了解行星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其他与太阳目前状态相似的恒星的…  相似文献   
3.
A:用燃烧这个词只是形象地表示地核内部温度很高(内部大概4500℃),并非我们常说的燃烧。早期的学说认为,地球在形成之初是团炽热的液体,后来慢慢冷却形成了固态的地壳,而核心仍然保持高温液态。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Grüneisen系数、Debye温度随体积变化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各部分热压的贡献,并且结合K-primed冷压方程,得到了地球内核较为全面的物态方程,分析了内核p-V-T的关系,给出了地球内核的温度分布.其结果详实有据,为以后深入研究地球内核甚至液态外核的物态性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带电粒子辐射俘获反应是核天体物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了解恒星核合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恒星温度(伽莫夫窗口)下这些反应的截面极小,γ射线产额非常低,实验需要结合高效率的γ加和探测技术进行测量.本文基于贝叶斯理论和相关分析程序,发展了一种对加和型γ探测阵列能谱的解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项目测量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该解析方法的有效性,并显著减小了γ加和峰探测效率的误差,进一步提高了γ加和探测技术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6.
《科学世界》2011,(4):11-11
月球是地球最近的天体邻居,长期以来,通过对月球进行火懂研究,也使得我们更了解自己所在的星球。科学家们对月球的内部结构有很大兴趣,还因为那里有许多有关远古时期月球的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7.
千百年来,在浩瀚的大西洋中,在美国佛罗里达——波多黎各——百慕大群岛之间,有一块令人谈虎色变的"死亡禁区",那就是"百慕大三角区"。变幻莫测,是这个三角区的特点:明明是晴空万里、蔚蓝色的海水一望无际,可在顷刻之间便满天乌云乱翻,倾盆大雨劈头盖脑地泻下来。在广阔的洋面上,几十米  相似文献   
8.
中国汶川大地震惊骇过后,世人自然将目光投向地球内部,这曾经狂暴颠颤的地层深处究竟遵循着怎样的运行规律,又包含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特别是地球的核心,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9.
在引力常数减小、地球膨胀过程中,核、幔是地球密度结构分布明显不同的两个区域,这说明地球密度结构膨胀是非均匀的或地球惯量膨胀是非均匀的,与地球惯量的理想膨胀状态不同步.以地核实际密度作地球半径的推算表明,地球半径从5329 km~6371 km的膨胀过程中,地核半径及惯量在地球半径膨胀前后变化不大,而地幔半径增加很快,质量收缩在地核中,并不随地幔半径的迅速增长而同步增长.由转动能守恒知,核、幔较膨胀前将进入减速运行状态;又由于地核膨胀前后惯量变化不大,因而其自转速度变化不大.这样,相对于地幔自转的减速,此时的地核处于超速自转状态.而核、幔间熔融的非刚性连接界面是核、幔转差存在的基础,也由于地核自转动能在核-幔边界的释放,进一步维系了其界面的熔融状态.同时,地核也通过此界面向地幔释放自转动能以减小核、幔速差,逐步实现核、幔的同步运行.文中对地球密度结构与地球历史演化过程的相关性也作了推论,并对地球物理量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压强、质量反常段作了分析,探讨了其反常的原因及对地球结构、运行的影响.以核、幔的非均匀膨胀,建立了地核超速自转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引力常数减小、地球膨胀过程中,核、幔是地球密度结构分布明显不同的两个区域,这说明地球密度结构膨胀是非均匀的或地球惯量膨胀是非均匀的,与地球惯量的理想膨胀状态不同步.以地核实际密度作地球半径的推算表明,地球半径从5329 km~6371 km的膨胀过程中,地核半径及惯量在地球半径膨胀前后变化不大,而地幔半径增加很快,质量收缩在地核中,并不随地幔半径的迅速增长而同步增长.由转动能守恒知,核、幔较膨胀前将进入减速运行状态;又由于地核膨胀前后惯量变化不大,因而其自转速度变化不大.这样,相对于地幔自转的减速,此时的地核处于超速自转状态.而核、幔间熔融的非刚性连接界面是核、幔转差存在的基础,也由于地核自转动能在核-幔边界的释放,进一步维系了其界面的熔融状态.同时,地核也通过此界面向地幔释放自转动能以减小核、幔速差,逐步实现核、幔的同步运行.文中对地球密度结构与地球历史演化过程的相关性也作了推论,并对地球物理量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压强、质量反常段作了分析,探讨了其反常的原因及对地球结构、运行的影响.以核、幔的非均匀膨胀,建立了地核超速自转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