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论商鞅变法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鞅变法的成功对秦统一中国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作用,但是,这场变法也给秦及秦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愚民为手段的变法最终导致整个民族创造性意识的萎缩和窒息;以农耕为主,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变法举措最终导致整个民族的民主意识的弱化;商鞅变法奠定了中国自秦以后2000多年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化方面的发展模式。在现代的社会中,只有充分认识到封建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弊端,才能从前人成功的光环中走出来,冷静地反思历史化,这有利于新世纪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旨在通过戊戌维新与商鞅变法的对比性思考,指出在惊人相似的历史背景下,这两次改革的天壤之别的结局;并强调晚清时期的戊戌变法,不仅是在列强肆意瓜分中国,清政府极端腐败无能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是在沉重的传统负荷下由一群既无权势,又无斗争策略的书生仓促发动的,因而它的夭折就不可避免;同时,艰难时势下的历史跃进,一方面必须呼唤人类的精英挺身而出,指点江山,另一方面又似乎必然使这些具有超前意识的智者蒙受种种磨难,甚至惨遭杀害:因此,仅以本文纪念戊戌变法失败100周年,缅怀中国两位伟大的历史名人——商鞅和谭嗣同.  相似文献   
4.
商鞅法家论”为牵强附会之论,前人对他法家身份印象深刻主要源自于商鞅在秦国变法期间以法家思想构筑变法核心,以致妇孺皆识“商君之法”。事实上,商鞅不是一位仅通晓法家思想的专才,而是博通各家思想的通才,他是通识教育下的产物,也是通识思想的卓越践行者。因此,商鞅变法是商鞅糅合诸家思想精华部分(以法家学派思想为核心,其他学派思想为分翼)的变法图强运动,这是秦国变法效果优胜于六国变法的重要原因,更是通识思想在这一时代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人性自利的深刻认识和对吏治重要性的认识,商鞅提出了以法治吏的思想。主张刑无等级;建立透明的法律体系;明确官吏的职责权限,完善监察制度;强调官吏的办事效率。这对我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383年秦献公将都城迁到栎阳,并设立栎阳县,从此栎阳成为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当秦国迁都咸阳后,栎阳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农业经济依然是秦国重要的战略要地和经济中心,在秦国的战略防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梳爬先秦文献资料,结合学界关于秦都城的研究成果,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论述了栎阳城在秦国崛起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商鞅及其学派思想的角度探讨了秦国抑商发展的过程,认为秦国的抑商开始作为重农战政策的必要手段,后逐渐演变为减少商人数量和道德意义上的抑奢,至二期商学派以后始终抑制和打击的是中小专职商人。  相似文献   
8.
商鞅和王安石变法,自古至今,各阶层的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样的解读。本文从变法的主体因素、关键因素和根本因素三个视角进行解析,并进而探讨其对中国现今之改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商鞅的变法革新有其成功独到之处。其成功的变法经历 ,似乎对新时代预示着一条“成法”、“刚法”、“亲法”的民主法治之道  相似文献   
10.
商鞅之死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七大战国常年混战,平民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公元前360年,由于秦国长期疲弱不振,秦孝公为促使秦国强大遂颁布了《求贤令》.当身在魏国的商鞅看到《求贤令》的时候,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行之旅,为秦孝公强大秦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 商鞅生活在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当时其他六国也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变革,逐步地走向强大,而被视为"夷狄之地"的秦国,连参加各国会盟的资格都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